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 (1 / 2)

熹平六年夏五月,天下大旱,蝗虐為患。

這日廷議,有議郎上奏天子,說天下旱蝗,上天震怒,請天子赦黨人、誅閹宦,勤政寬刑。

又有諫議大夫上奏天子,說今年天下收成要減半,讓天子憐恤子民,免天下田租。

又有侍中上奏,言天有異象,請罷三公,以消天帝之怒……

吵來吵去的,就沒一個說如何去主動滅蝗。

盧植與蔡邕等對視一眼,出列拜道:“陛下,臣前番有奏本上,蝗蟲產於泥中,請陛下下詔,令天下郡縣遣發民夫以滅蝗。”

盧植此言一出,朝議紛紛。天子一聽,閉著的雙眼又睜開了,上朝是個艱難活,要早起,要面對大臣各種吵,他真受不了。如今只有盧植不針對他這個天子說要如何如何,便不禁提起一絲興趣,對左右道:“取盧議郎奏本來!”

皇帝把盧植的奏章一看,心中就笑了,喲,盧議郎倒是舉賢不避親,說這是弟子劉備格物所發現。嗯,這個劉備,看來還是挺有趣的,上次沒見著,這次要不要見見?

坐在這位置上小十年了,再笨的人也知道哪些主意是好哪些主意是壞,更何況他劉宏又不笨便把奏章傳下去,讓大臣們一個個傳看,然後議議,除蝗此事可行不可行。

這些個朝臣,一個個的清貴之軀,哪裡聽說過蝗蟲是從泥土中出來的呀。蝗蟲有翅,武帝時,蝗蟲居然從東方飛到了敦煌。這麼能飛,怎麼可能說是產自泥土?

這個時代,發生了蝗災,從上到下,就壓根沒想過人力捕殺蝗蟲,上面是罷高官,修德政。下面的普通百姓就是去拜各種神廟,去祈禱。王充這麼個無神論者,也在《論衡》中說蟲食谷者,部吏所致。就連蔡邕也曾說過,蝗者,在上貪苛之所致也。可見此時官員普遍的看法就是蝗災是貪官汙吏、政治不清明所造成的。這次盧植還是好不容易說服的蔡邕等人一起上奏。

眾人看了,一個個的搖頭表示難以置信,不過奏本中這個劉備言之鑿鑿的,說到城外掘土一觀便知端的,只怕是確有此事了。再考慮到劉備不是無名之輩,盧植也不是冒失之人。心中天平卻是漸漸偏向於劉備了。

還在議論的時候,洛陽令周忠出列拜道:“陛下,臣子君吉曾遇劉備,與之論蝗,後臣子與友出洛陽城,於郊外溝渠掘土觀之,證實劉備之所言非虛。臣懇請陛下頒旨,臣願以洛陽一縣以試劉備滅蝗之策!”

原來周暉周君吉乃洛陽令周忠之子。周君吉回家把劉備之事向周忠一說,周忠表面雖然不動聲色,心底卻是牢牢記住了。他也為洛陽周圍蝗災頭痛得不得了,今天見有了機會,哪裡還不插上一腳。於是立馬上奏皇帝,要在洛陽用劉備之策捕蝗了。

洛陽令可不是一般的縣令,向來享受特殊的政治待遇,因為他是京城縣令,有朝請的資格,不但管理京師,還要參與朝議,重大禮儀活動和政治鬥爭都少不了洛陽令的身影。但洛陽令也難做。在維護朝廷的****威權和權宦豪強的特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非常考驗主官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洛陽令在打擊犯罪活動方面格外嚴苛,哪怕你是三公九卿犯事了也會將你繩之以法。光武帝時就有個強項令董宣,較起真來皇帝拿他也沒法子,美名因此流傳到後世。

周忠一說話,大家就開始思考了。不過漢朝大臣都還是非常務實的,不一會,都紛紛建言贊同周忠此論。反正劉備這法子又沒甚不好之處,若在洛陽行之有效,就頒佈天下,讓外州郡縣跟著做。大臣都統一意見了,皇帝就更沒意見了。自無不允。

然後又有司空張顥上奏,說蝗災肆虐,陛下上次讓公府考評天下郡縣長吏,凡是苛酷貪汙者,皆罷免之,以息天怒平人怨。如今四府已經有了名單,陛下要不要看一看?好吧,這是往年慣例,不會因為劉備的捕蝗之策而中斷。皇帝便命小黃門取了名單觀之。

皇帝拿了名單一看,長長的一堆名字,名字後面註明了罷免的原因,有些不但要免職,還要徵詣到廷尉處問罪。皇帝心中也有數,那些確實是罪證累累的就不管了,官員黨爭政爭的犧牲品,或者無後臺的老實人待會可要挑出來。不能什麼事都如了大臣的意了,不然還要他這個皇帝幹嘛?

天子目光炯炯,忽然跳到一個名字上面,陽球。嗯,罪名是為政太過嚴苦,群吏不滿,郡縣忿然,四府的意見是收廷尉論罪。

陽球,字方正。就是劉備的幽州同鄉,世家子弟出身,能擊劍,習弓馬,有郡吏言行辱其母,他率了少年數十人,把人家滿門誅盡。性格嚴厲,好申韓之學,典型的法家代表。之前為高唐令的時候,就因為太過嚴苛而被郡守論罪,最後碰到大赦天下才得免罪。後來為司徒劉寵所闢,九江山賊起事,連月不解,於是拜陽球為九江太守,陽球到了九江,把山賊和郡中奸吏全殺了個精光。所到之處,人人皆畏。現今為平原相。

陽球一到任,就跟大家把事情講得很明白:“相前蒞高唐,志埽奸鄙,遂為貴郡所見枉舉。昔桓公釋管仲射鉤之仇,高祖赦季布逃亡之罪。雖以不德,敢忘前義。況君臣名分定,而可懷宿昔哉!今一蠲往愆,期諸來效。若受教之後而不改奸狀者,不得復有所容矣!”我之前做高唐令,幹過什麼大家都清楚了,今天我到這裡來了,以前之事我不追究了,但話說清楚了,以後照我的規矩做,若還不改奸狀,就不要怪我不能容人了。此言一出,郡中鹹畏服焉。

不過這傢伙很慘,這次又撞風口上了,治下太嚴,被人告了一狀,於是便列入了四府論罪的名單。

皇帝想了想,嗯,這人也是我需要的。酷吏獨臣大家都不愛,皇帝喜歡呀。這人得保下來。於是皇帝就開言道:“陽方正昔為九江太守,平亂有功,雖坐嚴苦,但徵詣廷尉論罪非待功臣之禮,可免平原相,拜為議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