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盧敏回府,便向大人盧植說如此。盧植表面上聲色不動,心底裡卻是如平地起驚雷。兩漢經學家也講傳承的,不然也沒必要古文派和今文派吵到現在了,甚至在後世還在吵。鄭玄是一個例外,他是兩漢以來最大的學霸,注遍諸經也就他有這個精力和實力了。盧植師承馬融,主治《古文尚書》和《禮》,史上的盧植曾作《三禮解詁》和《尚書章句》二書,並自薦為博士。不過皇帝沒同意。這事劉備也不知道現在發生沒有。
《禮》又分為《周禮》,《儀禮》和《禮記》,《周禮》主要是講制吅度的,盧植其實就是繼承的這方面的傳承。而《禮記》又分為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內容比較複雜,裡面有講禮儀制度,但更多的是關於思想方面的,比如倫理道德,人性,哲學和天道等等。盧植對這方面,並未做很深入的研究。所以聽到盧敏轉述劉備之言後,也不禁見獵心喜。他乃博學鴻儒,眼光自然非盧敏可比,卻是知道劉備這番言論深究之後引申開來,影響必然是非同小可。甚至引發新的儒學熱潮,使儒學走向全新的方向也不一定。
當下便命盧敏喚來劉備,欲細細詢問。劉備見了盧植,倒也乖覺,先把理由給想好了:“老師,小子雖自幼受教,然先父早亡。無人為我解惑,故於經書一道只能胡亂摸索。莊子有云知無涯而生有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小子自思天資魯鈍,家庭困頓。此生欲窮盡經書,可望不可及也。仔細思來,便想到個笨法子,從本心之所好,於萬卷書中只取格物致知四字而研之。小子獨自思索至今,也不知對或錯,還請老師多加指點才是。”
盧植聽完,心中嘆息,家中無人教導都能胡亂摸索成這樣子,可見此子實乃璞玉渾金,好生雕琢一番,他日必成大器。
學生要找好老師,老師未償不愛好弟子。盧植此時看著劉備,越看越喜歡,當下又仔細的問他的所思所想,命盧敏記下,一字一句也不要放過。劉備跨越時空而來,又不是研究國學的,哪裡能記得許多。只得撿些重要的話語說了,也不管是心學還是理學的。順便夾雜些自己的私貨進去。
盧植聽了,覺得有些地方前言不搭後語,有些地方又相互矛盾。但偏偏卻又佐證了這些都是劉備一人所胡亂思索而成,這才零亂不成體系。
盧植徹底放下心來後,見劉備所言雖然雜亂矛盾,但隱隱骨架已成,剩餘枝節再慢慢完善便可。心下歡喜,又好生勉勵一番,才放劉備離開。
第二日,劉備便看著門外盧敏送來的一撂書驚呆了。盧敏笑著道:“五郎,這些書都是家父讓我送過來的,讓我囑咐你用心研讀,若有不懂處可隨時去問他。還有,家父讓我問你,你還想讀什麼書,他一併幫你尋來。”
聽完之後,劉備傻了,只覺得自己自作自受。穿越千年,難道不是天降大任於我,而是讓我來漢朝讀書?
強顏歡笑的送走了盧敏,劉備只好安慰自己,還好不是沒收穫,最起碼隨時能和老師盧植對話了。那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啃書本吧。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不相信自己這跨越千年的眼光和思維,應付不了盧植。不過,過一段時間還是要盡力從書堆中脫身出來,真成了個經學博士就真的玩脫了。
還沒安生幾天,幾個同學又找過來了,天天追著他問格物致知的事情。公孫瓚也在其列,一臉好奇的模樣。劉備憤憤然的盯著公孫瓚,心想你這個大軍閥頭子怎麼也來湊熱鬧?
煩不勝煩,劉備也不準備瞎扯,以他的理論水平,估計也講不太透徹,他準備帶同學們做幾個小實驗。以事實來證明格物的道理。
縣學後院,迴廊四周站滿了人群。院子正中放著一口大鐵鍋,旁邊有幾個桶,鐵鍋中間有水,下面是一堆未引燃的柴火。劉備站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的看著一臉興致勃勃的盧植。他做這個實驗,不過是想打發盧敏幾個,誰知道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不要外傳。結果還是讓盧植給知道了。盧植一來,又帶動了一批人過來圍觀。劉備也想不到平時穩重端正的盧植對此也感興趣。不過想想現在盧植也才三十多歲,便也釋然。
邊上的人在竊竊私語:“聽說這劉備得了異人相授,可空手入油鍋?”
“不是異人,就是前陣子街頭那玩雜耍的,他不也表演這下油鍋了麼?不知道這法子怎的被這劉五哄了去,卻在這裡胡說八道說要格物。”
“且看罷,看他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不要小瞧了古人的娛樂精神,這年月,真的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平日裡沒事做,看人吵架都能看得滋滋有味,更何況這是難得一見的道家仙術下油鍋。
和盧植說了幾句,劉備便讓人把柴火點著了。大火熊熊燃起,不一會,鐵鍋中開始冒白氣,劉備便道:“倒油!”旁邊便有人拎著油桶往鐵鍋中倒油。
有離得近的聞到味道,便啊了一聲,說道:“竟然是真的油,不是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