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不一定就要明刀明槍,打打殺殺。
必要的時候,經濟,貨幣,糧食,等等, 都可以作為武器。
其起到的效果往往也不比發動戰爭差。
當然,這些事情實施起來也沒那麼容易。
就好比拿糧食當武器,用大唐的糧食低價去衝擊吐蕃,打亂吐蕃內部的生態,聽起來很完美,但是萬一人家很聰明,不上套, 趁機囤糧呢?
你不是低價賣嗎?
好, 我先囤一波。
甚至我都不用囤很多, 我就囤個一年的,這樣一來真要是外部斷糧了,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我還能挺一年,一年之後青稞又收穫了。
再退一步,就算餓死人了,那又能如何?
底層那些奴隸也配叫人嗎?
只要我不死。
只要不全都死光。
你能奈我何?
難不成你們還能打上來?
所以計謀都是好計謀,具體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到底怎麼實施。
李二這會心裡也有數了。
誠然他其實不喜歡這些彎彎繞繞,若是可以,他更願意打上去,一波推平。
這樣才是武功,記載在史書上,後世好看。
但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他也不介意先玩玩這種小伎倆。
因為不論如何吐蕃都是虧損的。
只要上層的貴族享受,下層的子民就要受難,從而影響到人口, 戰力。
而作為貿易戰的發起方, 只要有交易, 大唐就賺,而且是血賺。
因為一斤糖沒準能換十頭羊。
一面大鏡子換來一百頭都不稀奇。
當初剛見到陳遠的時候就是,那是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是稀世珍寶。
就一面巴掌大的小鏡子,當初永嘉是給錢給奴隸,最後連自己都搭了進去。
是以也不再多說,接下來的時間該喝酒喝酒,該吃肉吃肉。
這也是很爽的一件事。
對於衣不蔽體的貧苦百姓而言,下雪不是什麼好事,可對於養尊處優上層人士,賞雪,賞梅,都是難得的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