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是沒什麼安排,陳遠便以熬夜通宵打遊戲需要補覺之名,帶著永嘉和長樂溜回了驪山。
此後不久,別墅裡便忙碌起來,大廳里長案擺上,然後麵粉,雞蛋,油脂,一股腦兒的搬。
李二聞訊過來一看,不由樂道:“賢弟這是要做什麼好吃的吧?”
“沒什麼,就搓個麻花,在我的家鄉,過年有吃麻花的習俗。”陳遠笑著說道。
其實也不是說謊,因為早些時候過年的確有吃麻花的習俗。
尤其鄉下地方,早些年據說家家戶戶年前都要準備,大多還是自己搓,自己炸,一忙就是一天。
只不過現在別說自己搓自己炸,便連買來的,乃至鼎鼎大名的十八街麻花,都沒什麼人吃了。
他現在搞這個事,也不是因為多想吃,多喜歡吃,而是為了找樂子,好玩,增加一點過年的氣氛。
李二一聽就明白了:“哦,那還真不太一樣,我大唐雖然也有麻花,卻不是大範圍流傳的習俗,也不是過年吃。”
說完便淨了手,而後袖子一擼,哈哈大笑道:“不過既然都來了,那說不得是要好好露上一手的。”
語畢,一本正經就開始調水,和麵。
陳遠也不意外。
這會的麻花叫稷山麻花,相傳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最初是為了詛咒蠍毒,人們稱之為“咬蠍尾”。
時間也不是過年,而是農曆二月二。
相關情況長樂都解釋過,所以聞言只是遞上一包酵母粉,笑道:“那小弟就拭目以待了,不過最好加點這個。
這是酵母粉,跟老面一樣,是幫助發酵的,這樣到時候炸出的麻花更加香甜酥脆。”
說完又把雞蛋熊油擺上,道:“再打點雞蛋加點油脂進去,這樣效果更好。”
很講究。
而事實上,除了這些,還有新鮮脆嫩的香蔥,蔬菜,精肉,細緻切碎作為配料,不但精緻,而且奢侈。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做出來的麻花還是麻花嗎?
陳遠其實也搞不懂。
他就知道以他的口味來說,正兒八經的麻花絕對是吃下不去了,所以必須得搞點花樣出來。
然後這一天就過得很充實。
和麵,再準備準備,吃箇中午飯,飯後麵糰也差不多發酵好了,開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