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還是不一樣了。
天天在這裡,陳遠沒什麼感覺,可李二卻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陳遠也不著急,笑著說道:“自上次渭水一別,至今已有近半月,秦兄近來可好?”
“好,只是秋收在即,事物難免繁多了些。”李二揹著手,好奇的看著周圍的情形。
某一刻忽然停步,走到一處曬著雪白棉花的竹簾邊上,喜道:“這是新收的棉花?”
到底不是第一次來了。
棉花,從播種育苗,到移栽種植,中間很多過程,李二都親自經歷過。
棉花種出來,能幹什麼,他也清清楚楚,是以顯得格外驚喜。
而這種作物,宮裡也是有的,不過不叫棉花,而叫白疊子。
當花種的,純觀賞,沒那麼多棉桃,棉桃炸開的時間也沒這麼早。
陳遠笑著說道:“是啊,新收的棉花,等空了,小弟讓人弄點棉被,再做幾件棉衣,給秦兄和嫂夫人送去。”
“那感情好,這東西要做成棉衣被子,必定舒適又保暖。”
李二欣然,說著拿起一朵棉花,拔掉棉絨,取出黑色種子:“種子也不能浪費,要想日子過得好,光吃飽不行,還得穿暖。
我大唐百姓能不能穿暖,就看這一粒粒棉花種子了。”
衣食住行,衣排首位。
這個首位,想來不僅僅是遮羞蔽體,更不僅僅是時尚美觀,還有防寒保暖。
而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不論是動物皮毛還是飛禽鳥羽,都是夠不著的,便連炭火,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也是極大的負擔。
所以棉花的意義尤為重大,某種程度上說並不在紅薯玉米之下。
陳遠笑道:“這是自然。”
說完隨手往附近指了指,笑道:“不止是棉花,還有西瓜,甜瓜,番茄。
接下來,辣椒,南瓜,苦瓜,絲瓜,不管外面有還是沒有,這些種子小弟都會拿出去,如此來年,想必老百姓們的飯桌上會風聲許多,長安城的集市上也會熱鬧許多。”
“對,還有蜂蜜,蘑菇,只要努力做事,到時候都能吃得起。”
本意是出來散散心,順便看看那水電站的事情到底怎麼樣了,此時李二似乎又不著急。
隨後又循著書聲,一路來到書院。
書院掛牌了,四個字,“幸福書院”,字不怎麼樣,也不夠大氣。
要按李二的意思,什麼鴻鵠書院,什麼志遠書院,隨便來一個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