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還是很好的。
自大禹時代開始,治水便講究四個字,堵不如疏。
可堵不如疏,並不等於就不能興修水庫,對於蓄水庫容進行擴充。
恰恰相反,堵不如疏,也是需要開闢蓄水之所的,說白了就是疏,也得有個去處。
所以自古以來為治水所作出的各種努力,運河也好,灌溉渠也罷,本質上說,其實都是變相的水庫工程。
而截斷河流,修建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水庫,也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沒那個水平。
當然,問題還是存在的。
簡而言之,要想修建大型的水利設施,需要君王有極大的魄力,同時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
因為這東西風險很大,一個不小心被人來個水淹七軍,水漫金山,那也是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
陳遠也不考慮這麼多。
他主要就是錢沒處花。
他有個想法,就是搞造船廠,造船,為此,他連風帆戰列艦的圖紙都準備好了。
可話又說回來,船廠能花多少錢呢?
就算要花錢,那也是一筆一筆慢慢花的,要想一下子都花掉,基本上不可能。
而在這裡,錢對他還真沒什麼意義。
他也可以很負責的說,他對錢沒什麼興趣,他都沒碰過錢。
真要是想要了,也簡單,就是不搞拍賣會,他現在也有大把的東西拉出去賣。
所以不如就試試看。
要成了,自然好,好處多多,成就感滿滿。
要不成,也不打緊,就當買了個大爆竹,啾一下子給點了,聽聲響。
李承乾卻很上心。
一方面,作為國之儲君,從小耳濡目染,其實他是有天賦的。
另一方面,這是作業,他要儘可能做到最好。
所以哪怕陳遠這個當老師的說的很瘋狂,但他還是在忍著思考。
李泰也一樣,只不過他想得更多的是,水泥修築的大壩,到底能不能將江河截流,如果能,又要如何施工,才能修建這樣一座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