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覆橫跳> 第331章 不合國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1章 不合國情 (1 / 3)

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

現代社會的鉛版印刷,別看裝置和機械化程度高了許多,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實跟活字印刷一樣。

效率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這會連雕版印刷術都還沒有。

雕版印刷術雖然發明於唐朝,並在唐中晚期得到普及應用,可眼下尚未出現。

眼下,想到影印書籍,很簡單,兩條路,第一條,手抄,第二條,拓印。

手抄好理解,就是借書,然後一筆一劃自己炒。

這年頭抄書是不丟人的。

不但不丟人,還是一種風尚,要麼不抄,要麼大家一起抄。

書籍之珍貴,也遠非現代人可以想象。

拓印,要先刻碑。

所以古代乃至眼下的大唐,各種碑,那些傳世的經典書法作品,往往也帶有碑字。

這也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得先有文稿,然後在石碑上刻寫。

那些著名的碑文,更是名家手書於石上,再行刻寫。

由此而刻出來的碑文,是正的,字型部分凹陷入石,稱之為陰文。

再以紙張覆蓋石碑,便稱之為拓。

而不管怎麼拓,墨汁是上在石碑上,還是上在紙面上,總而言之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因為石碑的刻寫,實在是太費時費力了。

尤其那些名家作品,明明沒多少字,卻動不動好幾年。

拓本,也通常是黑底白字,跟白底黑字的印刷,截然相反。

而事實上,哪怕是後來大面積推廣的雕版印刷術,缺點也很突出。

因為雕版製版一樣耗時耗力,有錯難以修正。

雕版印刷的效率提高,只是相對之前的手抄和拓印,實際上效率依然不高。

活字印刷就不一樣。

活字印刷,印同一書籍,對比雕版印刷或許優勢不大。

可印製不同的書籍,尤其數量上來的時候,那效率,雕版印刷拍馬也追不上。

因為雕版印刷的版面是固定死的,每換一篇文章每換一部書籍,都要重新雕刻製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