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改革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對於留學生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留學生,本就是貴族子弟,過來鍍金的。
這些留學生,學的本就是經史子集,待學成歸國,哪怕沒能順利從國子監畢業,也可以受到重用。
類似某個時間段的海龜,不管是不是好龜,只要是從海外歸來的就行。
其餘的,如鍊鐵,農耕,等等,原本也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也因此,這種改革意味著,在經史子集之類的必修課之外,他們也可以有內容豐富有趣的選修課了。
可以把魚片得紙一樣細薄透明的魚膾技藝,只有長安貴族才用得起的鐵鍋其鍛造之術,還有炒菜之法,釀酒之法……
等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可以很好的證明他們來過。
甚至憑藉這些技藝,他們可以在歸國之後,迅速被識別,獲得青睞,青雲直上。
相比之下,經史子集這些枯燥而不外顯的東西,反而顯得不那麼實在。
可對於那些遣唐使而言,這就不是什麼好訊息了。
尤其倭國這種海外九死一生渡海而來的遣唐使,他們來,可不是為了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誠然,面對先進璀璨的大唐文化,從佛經到音律,從麵餅到生魚片,他們來者不拒,什麼都學。
但是更青睞的,還是實用的農耕水利鍊鐵技術。
為此,已故使節團團長,犬上三田耜,沒少費心思討好大唐皇帝。
可現在,犬上三田耜死了,那些實用的技術不教了,怎麼辦?
難不成,就帶點佛經道典片魚技術釀酒技術回去?
雖然也不是不好,可到底差點意思!
於是,便有一幫人,哭窮,賣慘,表示要見皇帝,表示弱國小民,生活困難,需要天朝上國的幫助。
李二一看,好嘛,都是倭國遣唐使。
可為什麼其它國家的遣唐使就好好的,有什麼學什麼,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一門心思想著抱大腿?
難不成人家就不窮,不苦,不難?
你們這,分明就是野望在心,雖為燕雀,卻又鴻鵠之志啊!
指不定心裡還嘀咕著大丈夫當如是,彼可取而代之之類的大不敬之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