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帶路,鄧愈率領著一千名弓箭手攜帶者大量的弓箭和糧食一路朝北急行軍。
與此同時,徐達叫來其他城門守將分配任務準備攻營作戰。
鍾離這邊,隨著元軍人馬越來越多,輪番上陣拆除封堵的石頭的速度越來越快。
時間對雙方來說越來越重要,誰佔據了時間優勢,誰就是勝利者。
透過雙方斥候的資訊各自不斷反饋給雙方主官,對此判斷越發明確。
這就是為什麼會看到鍾離這邊出現的人馬越來越多的原因。
而鍾離再派人回去告訴朱元璋元軍的未來的判斷,也讓朱元璋和徐達等人更加確信了制定的方向。
作為領軍的統制徐達,自然知道這時候鍾離那邊的壓力,整軍完成後就帶著兩萬人馬出城擺出陣勢。
也先闊遠萬萬沒想到朱元璋會派人出城主動發起攻擊,認為朱元璋最多居高城以拒敵,他可以分兵悄悄的打通退路,然後悄然後退撤出和州。
沒想到因為徐達的主動攻擊,讓也先闊遠不得不重新調整兵力。
兩面作戰,在士氣低下的時候,無形之中又是加重了軍心的不穩。
四個五千人的方陣一字擺開,後面是五千騎兵,最前面是大盾和長槍兵,長槍兵後面是重灌步兵,步兵後面是弓箭手。
在大盾和長槍兵的掩護下,千軍來到距離不到一百米的距離。
隨著一聲零下,弓箭手率先進行弓箭的輪射。
在弓箭輪射期間,後面的重灌步兵快速出擊跑到大車圍成的寨牆下,靠著車板堆上乾草樹枝,又在上面淋上油,點然後快速後撤回來。
等步兵步兵回撤到位,8輪輪射正好結束,而大火則熊熊燃燒起來。
在元軍一側,看到圍擋的大車著火起來,也先闊遠吩咐後營的輔兵進行滅火。
徐達站在城上看到元軍的動作,示意傳令兵向弓箭手下達攻擊的命令。
兩通鼓響起,弓箭手搭箭射擊,連發兩輪過去。
牆內救火的輔兵紛紛慘叫倒地,有的則直接撲到在大火之中,慘叫聲此起彼伏。
等弓箭手停止攻擊,輔兵企圖再次向前滅火,徐達再次傳令弓箭手準備攻擊。
輔兵再次被擊退下去,也先闊遠見此把自己的弓箭手也擺出來,隔火兩軍對射,一時間陣前雙方弓箭互相交叉射擊,即便是有盾牌的掩護,也難以遮擋住所有弓箭。
雙方經過一番輪射,各有損傷,這時候大火已經全面燃起來了,也就沒有了撲滅的可能,火一旦熄滅,也先闊遠也就沒有了阻擋朱元璋得屏障。
見到此景,徐達命令全軍後撤到弓箭射程以外。
正當和州城下兩軍對峙之際,遠在峰子山的元軍已經把封堵的路打通,兩軍再也沒有緩衝的可能。
當元軍推到最後的石塊後,一排弓箭迎面而來,還沒來得及躲避的元軍紛紛中箭倒地。
山道上形成了一個饅頭狀的坡道,隨著弓箭手的後退,後續的人馬立刻衝上北側的緩坡,與後面的元軍激戰在一起。
擁擠的山道成了絞肉機,腳下死亡的人越來越多,而攻擊也越來越不方便,一度讓來不及收斂的屍體紛紛跌落到一旁的山澗裡。
一天的激戰讓雙方都疲勞至極,但相對於兵力雄厚的元軍,鍾離更為擔心的是明天或者下來的戰鬥該如何進行。
雙方在中間的位置點燃大火,防止雙方趁著夜晚雙方停戰休息的時候進行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