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白衣鍾離傳> 第二百三十九章 應對方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九章 應對方法

朱元璋重回到書房,關上書房的門。

書房內只有朱元璋一人,除了偶爾爆開的燈花響聲外,屋內只聽得到朱元璋踱步的聲音。

有的事情能對鍾離講,有的事情則不能。

現在朱元璋憂心的事情不只是鍾離知道的關於張士誠稱王和準備南下攻佔揚州的事情,更不是張士誠兵指運河西朱元璋自己如何配合的事情。

令朱元璋頭痛的事情還不少,現在朱元璋憂心的就是糧草、錢糧的問題;本來在張士誠攻佔高郵之前,鍾離和朱元璋就曾談過關於西進儘快開闢新的糧源,現在看來,隨著張士誠攻佔揚州和西進,朱元璋的糧草購買運輸肯定越發緊張,原來在揚州一些大糧商手裡買糧的辦法也自然難以行得通了。

加上現在唐別衣讓朱元璋接收了馬場,從這個層面來說,可以和巢湖周邊的糧產地靠的更近,一個糧食問題,一個戰馬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了。

但也不是萬事無憂的,巢湖周邊距離廬州太近了,除了廬州馬場進出有險道可用,糧產地就沒有這麼好了,可以說周邊很難看到可以具險以守的地方。

如果劉福濤對廬州的威脅不大,讓廬州的朝廷官軍得空可以過來掠奪糧食,恐怕朱元璋到時候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一旦和朝廷的官軍糾纏在一起,那東面未來的危險就打了,甚至可以說把軍中糧草的需求前部寄託在這樣的地方,實在太過危險了。

還不止於此,朱元璋佔領和州後,從和州撤走的官軍沒有一日不想收復和州的,這也是為什麼孫德崖駐守通往和州的雞籠山到煙墩山一線咽喉要道的原因之一。

孫德崖可信嗎?恐怕不能,這樣的人為了利益甚至不惜作出出賣和囚禁帶他自己一起起兵的郭子興兩次,如果給他足夠的利益,朱元璋被他在身後捅上一刀也是肯定的。

綜合起來困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朝廷未來攻打張士誠時朱元璋的應對,說是應對其實到時候恐怕除了跑就是直接面對面的硬抗,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其二,糧草軍費的問題,張士誠佔據揚州朱元璋的糧道恐怕難以持續;而軍費因為戰馬騎兵的需要或者說唐別衣經營馬場的需要,也會大大增加,這讓本就不富裕的財政雪上加霜;其三,有訊息顯示,和州的撤走的官軍正在重新集合準備奪回和州,戰事未來隨時可能再次降臨;如果這三方面的困難能分開還好,如果同時爆發,整個朱元璋的軍隊就有可能崩潰。

主要的困難來自這三個方面,既然有困難,也要分出個主次才行,朱元璋在書房裡想的也是這方面,如何把困難主次分開,不至於到時候自己亂作一團無法應對。

現在張士誠正在超揚州方向運動,孔小姐希望自己對張士誠有所策應,但也只能策應,真的出兵支援張士誠可能性不大,問題是如何策應呢?這個不是自己的主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朝廷的人馬被孫德崖暫時阻擊在雞籠山到煙墩山之外,如果自己出兵往東,或者向西,到時候孫德崖想坑一把自己,那可就沒有一點辦法了。

第三,廬州馬場的戰馬現在自己無法完全消化,派去五千人協助唐別衣駐防馬場,也能解決馬場暫時的生存問題;至於糧草問題,一時間糧食也無法生產出來,以防萬一,還是要多派些人過去,讓駐防馬場的和開闢糧道的互相配合,這樣才可以讓廬州的官軍有所忌憚,不敢輕易冒進。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看的話,當前主要的問題還是準備重新攻取和州的官軍,而官軍要想答道和州城下,首先要過孫德崖這一關,要想讓孫德崖堅持,不讓朝廷的官軍輕易過來,得讓孫德崖有信心堅持下去才行。

那麼如何讓孫德崖能在雞籠山和煙墩山一線堅持下去呢?

朱元璋在書房裡不停的來回踱步,這事情看似好辦,又不好辦。

朱元璋知道孫德崖最為計較利益,如果寫信告知孫德崖自己現在的局面,孫德崖可能會棄之不顧;如果直接須以利益,又擔心孫德崖警醒過來,知道自己會有動作需要保證後院的安穩,會乘機漫天要價,到時候自己還是無法動彈,說不定還不得不出一筆血;如果有什麼辦法能讓兩人的利益捆綁到一起,說不定孫德崖會下定決心堅守,問題是有什麼利益能和他孫德崖能夠捆綁在一起的呢?

朱元璋想了又想,已經被馬秀英催了兩次了,天色不早了,要早點休息才是。

朱元璋在屋內嗯啊的答應了,但依舊無法放心去睡。

朱元璋在桌上拿出一張大紙,在上面寫下錢糧、和州、張士誠,又把錢糧、和州、張士誠分別用圓圈圈起來,然後在每個圈引出若干關於三者之間的關係詞語。

等把所有的關聯線都抻出來後,朱元璋發現錢糧出現問題是糧道的原因,糧道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張士誠要攻打揚州,而自己又要策應張士誠,讓自己策應張士誠的是孔小姐,孔小姐又和張士誠與自己認識,這時候如果讓孔小姐去解決張士誠和自己之前的問題恐怕不太現實;而認識孔小姐的還有一個鐘離,鍾離現在正在自己這個總管府,還是自己的妻弟。要想解決自己和張士誠之間的問題,只要鍾離去做些事情就好,說白了就是如何配合的計劃和方式。

這個問題算是解決了,下面的關鍵是和張士誠取得聯絡,然後確定互相配合的辦法,這件事。

下一個就是開闢新的糧道和駐守馬場,駐守馬場比較枯燥,需要找一個穩妥耐得住寂寞的人,而開闢新的糧道需要敢於猛衝猛打的人,掃清路上的小股敵人佔據糧源地。

朱元璋在腦子裡把自己的將領扒拉過去扒拉過來,仔細篩選的幾遍都沒有令自己滿意的,當朱元璋想隨意挑選一個時,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己的外省李文忠來,雖然李文忠年輕,但人很穩重,氣量也很大,駐守馬場就用他了;至於開闢糧道之重任,只能交給鄧愈了,其他人一是騰挪不開,二十交出去不放心,三是能力也沒那麼強。

剩下的線就是和州了,與和州關聯的線主要是孫德崖和退走的朝廷官軍,彼此的任務和責任也都很明確;再有一條隱線是指向的在滁陽的郭子興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遲遲沒有好的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