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人聽此頻頻點頭說好,李三等人則一個個眼中冒光,大聲跟著說好。
鍾離沒想到本來是借人一用,竟然轉變成主動藉此機會讓鎮子裡的年輕人走出去,以便有機會成就功名。
唐建對孫二牛老人的高瞻遠矚也是非常敬佩,介面說道;“老人家您說的實在太好了,男子漢大丈夫自當有建功立業之雄心壯志才行。”
孫二牛點頭繼續說道:“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沒有,如果沒有,那就這麼定下來吧。”
眾人紛紛點頭同意,令大家沒想到的是今天的這個決定,讓東樓村以後出了許多將領,成了除朱元璋淮西集團以外最大的一個團體,軍中關係更是牽連甚深。
大家從早上一直談到了中午時分,孫二牛問鍾離:“事情是不是很緊急,如果不急,就休息幾天,慢慢挑選人。”
鍾離答道:“已經很緊急了,休息恐怕沒空了,來的時候就聽說朝廷大軍已經開拔,現在具體是什麼情況不好說,我擔心遲則生變,能快一些就儘量快一些。”
孫二牛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樣吧,等下吃過午飯了,召集大家到鎮子廣場集合,集中挑選如何?”
鍾離答道:“如此甚好!”
孫二牛又問道:“具體是個什麼標準?有殘疾好說,年齡上有什麼要求嗎?”
鍾離想了想說道:“年齡上就選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吧,優先沒有家室的,儘量讓鎮子裡少一些孤兒寡母的。”
孫二牛點點頭,說道:“那就這樣吧,先吃飯,天都不早了。”
眾人吃過午飯,孫二牛叫人敲響鎮子裡的大鐘,半個時辰之後,孫二牛帶著眾人來到鎮子廣場的臺子上。
鎮子裡的人都來到了廣場上,在下面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一時間場面亂哄哄的熱鬧的很。
孫二牛叫人敲響懸掛在臺子邊上的銅罄,一陣明亮的響聲過後,喧鬧的人群慢慢安靜下來。
孫二牛讓鍾離前面說話,鍾離擺擺手請孫二牛來給大家說。有些話讓鎮子裡有威望有影響的老人來說更容易讓人信服。
孫二牛前走幾步,站到臺子前面清了清嗓子,說道:“父老鄉親們,今天召集大家有這麼一個事要說,什麼事兒呢?是咱們鎮子的恩人,哦,也就是鍾離,這次回來看望大家,是想招一些人從軍,本著自願的原則報名,不過不是什麼人都要的啊,年齡必須達到十八歲,但不能超過四十歲,身體沒病沒殘疾的,優先沒有成家立業的。”
孫二牛剛說到此處,底下嗡嗡聲四起,孫二牛大聲說道:“肅靜,肅靜,等我說完了,有什麼問題再問。”說了兩遍,底下說話聲沒有絲毫減弱,孫二牛讓人再次敲響銅罄。
臺下的眾人聽到銅罄聲這才慢慢的安靜下來,孫二牛繼續說道:“大家先不要吵吵,等我說完了,你們有什麼話再說,有什麼問題再問可好。我接著說啊,這次鍾離來招兵,並不是說在咱們這裡選上了就可以了,到了軍中還有考核,考核不過關的會被送回來,當然如果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感覺不適應,在期限內可以提出來,也可以無條件回來。不過過了期限就不行了,如果不聲響的逃回來,那是要按逃兵處理的,這都是有章程可尋的,這些去了軍中自會告訴你們。
剩下我想說的是,本來這次鍾離回來招兵是很嚴格的,後來經過我們商議,條件放寬了一些。有人可能會問了,在家好好的幹嘛要去從軍呢?是啊,從軍就會打仗,打仗就可能死人,而且還不是一兩個的死,可能是成千上萬的死。可是大家還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們鎮子被朝廷大軍圍困,如果當時我們鎮子裡有在軍中從軍當將領的,他們就會仔細想想敢不敢欺負咱們,而不是讓我們一味躲避,在大山裡躲那麼久;有人也可能會說,有當官的也好啊,是的,如果有當官的也行,不是非要當將軍的,但是你們看看朝廷是怎麼看咱們漢人的,就是考上了功名也不會出人頭地,大的官職都被蒙古貴族佔完了,哪有咱們漢人什麼事兒。所以現在想有所成就,從軍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有的人會問,當兵死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們也替大家想到了,有家眷的人從軍的,人死後家眷由鎮子供養到死,有子女的由鎮子養到成人;不管是有家眷的還是沒有家眷的,只要人沒了,都會放到由鎮子建造的共姓祠堂裡,世代受香火供奉。
有的人可能還會問,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鼓勵鎮子裡的年輕人走出去,去闖蕩出一番功業,不用祖祖輩輩只會在地裡刨食吃,還不會受地主壓迫,更不會受官差欺負,不僅如此,還會給你家人增光,能光宗耀祖,也能為鎮子添彩。就說這麼多,大家好好想想,現在有問題的可以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