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累絲三件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累絲三件套 (2 / 3)

鷺鷥與蓮花取其諧音“一路連科”,有祝仕子科考順利之意。

結合“壽”、蝙蝠等圖案,為“福壽如意”,增強了如意的吉祥寓意。

另外,如意柄背面下部鐫刻銘文以及雲紋。

如意的起源目前尚不太清楚,但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推移,它的功能在不斷拓展。

有學者認為,如意衍生自笏。

據文獻記載,笏一般是長2尺6寸的弧形板子。

因持有人等級不同,而材質有別。

因此在我國古代,笏是權力與社會地位的象徵。

目前已知在法門寺出土了一件銀質如意,並且有明確記載。

如意經過道教人士的改造,逐漸演變成了靈芝形的護身符。

從元朝起,如意開始作為饋贈的禮物,而到了明代,如意大多用金、玉等珍貴材料製成。

此時的如意裝飾以吉祥圖案,作為貢物獻給皇帝或贈送給皇族成員。

陳文哲眼前的這件如意,柄背刻有銘文,“大明萬曆辛丑年銀作局造九成色礦金”。

很明顯,這東西出自明代宮廷。

至於之前的那件掛瓶,也只有明代皇室才有資格使用,也只有他們才能讓人制作出這麼精美的作品。

既然陳星辰說是三件套,那肯定還有一件。

陳文哲再次看向掛瓶內部,果然裡面還有一件東西。

這是一隻女人的飾品,用來插在頭上的簪子。

只不過,這隻金簪就比較珍貴了,它是一直明代的佛手花枝金對簪。

這隻金簪的長度12.1厘米,頭部長度1.3厘米,1.5厘米,重量20克。

從簪子的裝飾內容,可以看出其與佛教有關。

和尚的僧仗,以及食指按拇指上作接引狀的佛手。

還有蟾坐在蓮葉上的圖案,意為“蟬聯”,即能夠不斷高升。

這樣的東西,一般希望表明信仰的女子,喜歡佩戴這樣的髮簪。

“這些東西很明顯都是出自宮廷之內,師兄你從哪裡買到的?”

看過東西,感覺肯定不簡單,而且一次出現了三件,那麼就有可能還有更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