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是,2號坑同1號坑一樣,很多器物也都有火燒過的痕跡。
像那些散堆著的骨渣和象牙,都被燒得發了白。
好多銅頭像的頸部,都因火燒熔化並向上翻卷起來。
有些小型銅器,甚至因燒化而緊緊地黏在了一起。
2號坑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和青銅神樹,疑似被瘞埋者砸爛後,才瘞埋。
這一點陳文哲看的十分清楚,因為那件青銅大立人像,上下斷成了兩截。
而青銅神樹上的各種裝飾配件,諸如樹葉、太陽神鳥等裝飾配件,濺落得四處都是。
另外還有不少面具也被砸成了一堆爛銅,其中有一些經過火燒後,已經熔化得不成樣子。
陳文哲快進著,檢視當年的考古收穫。
他隨同著考古學家,幾十年來下來,看著一件件古物出土。
他看著那些被火燒的青銅器、象牙,感覺十分不好。
這些寶貝,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燒之後,埋在了這裡。
而這需要他向前回朔,可現在看到的景象,也十分吸引人。
陳文哲看到考古人員,在對兩個祭祀坑的器物擺放位置,進行觀察以後有所發現。
1號坑中大部分器物,堆疊在坑南端。
玉戈、玉章等外形較大的玉石器,分佈在坑東處。
像玉鑿、玉錛、玉斧等形體較小的一類玉、石器,則堆放在坑的西角。
青銅人頭像、人面像分佈在坑中部到西北一線,而銅器則混雜於骨渣之中。
2號坑的器物擺放情況,與1號坑大同小異。
這些東西,很明顯地分成了三層。
上層是排列整齊的60根象牙,象牙之下是大中型青銅器,下層是諸多的小型青銅器和各色飾件及一些玉器。
顯然,瘞埋者在瘞埋這些器物之前,先對這些器物進行了砸打和焚燒。
然後按照相關禮節程式,分類擺放後,才開始瘞埋。
看到這種情況,陳文哲的心情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