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秦公一號大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秦公一號大墓 (1 / 3)

比如西陝發現過迄今最大古墓,它也是被盜次數最多的古墓。

這座古墓之中的盜洞,多達200多處。

當然,就算這裡被人盜掘一空,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座大墓的法決,確認了秦人確屬於華夏。

如果是現在,你說秦人可能不屬於中華文明大家庭,很多人都認為很可笑。

但是,在沒有大規模考古發現之前,這種說法還是很有市場的,因為秦人世代居住在大西北,遠離中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便是如此。

在華夏漢族文明剛剛興起時,周邊就有許多遊牧民族。

後來處於中原一帶的漢族,和周邊的一些遊牧民族之間,開始了長期的戰爭與融合。

進入周王朝後,邊陲地區的少數民族也逐漸壯大,時常侵擾邊境。

在西北一帶,就有犬戎、羌等遊牧民族。

事實上,對於春秋戰國時期,處於西北邊陲一帶的秦人,一直都對他們到底是來自華夏民族,還是起源於西北遊牧民族存在爭議。

多年來,我國的考古團隊始終在尋找答桉。

而在西陝發現的一座春秋時期的墓穴裡頭,就藏著答桉。

這座墓穴位於西陝省鳳翔縣,墓主人是秦國國君秦景公。

他是秦國第十四位國君,他的墓穴被考古人員稱為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最大古墓,出土的文物眾多。

其中最具價值的是以青石製造,象徵春秋時期諸侯王權的石磬。

秦公一號大墓中出土的石磬不止數個,而是一整套完整的音階優美的由石磬組成的編磬。

其上刻有文字“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

這段文字中的“高陽”,指的是上古皇帝高陽氏,也是三皇五帝中的顓頊,曾經是中原華夏文明的領導人。

在我國古代最早的奴隸制王朝夏王朝之初,秦人伯益由於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賜嬴姓;

商朝末期,大將飛廉和惡來,是秦人的祖先。

他們的後代嬴姓族人在改朝換代後,被迫遷往西北地區為周天子養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