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人中唯一史籍有載者,為“中大夫行別駕鄭國公魏膺”。
《舊唐書·魏徵傳》雲:“神龍初,繼叔玉子膺為鄭國公。”
魏徵,太宗時封鄭國公。
其子魏叔玉,其孫魏膺均封鄭國公。
以此推斷,神龍年間(705707)或稍後建此幢。
或認為圖中的皇帝、皇后為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
此幢座較大,其幢身亦應高大宏偉,刻經應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按常例,幢身除刻經文外,應有詳細的題記。
記載建幢的原因、姓名、年月等。
可惜缺失,留下了未解之謎,有待新材料的發現和深入的研究。
不過,陳文哲可不管這些,因為這麼複雜的石刻,已經被人複製出來,而且放到了他的眼前。
看著這些精美的時刻,陳文哲感覺,只要買回去,立即就可以形成一家精品時刻展覽館。
看著周圍的其他石刻,種類較多,如漢代石席鎮、唐代石香薰、元代石龜硯、清代石座鼓等,也都雕刻精美,富有意趣,具很高的觀賞價值。
這麼多精美石刻,怎麼就沒有賣出去呢?
這些絕對不可能是量產的產品,難道是價格太貴?
或者是因為這些是老闆的心血,所以是非賣品?
看著略顯荒蕪的工廠,陳文哲一臉的若有所思。
這裡不像是工廠,反而有點像是一家露天博物館。
“咦?這裡連墓誌也仿?”
陳文哲看到了一塊羅衝墓誌,這是唐顯慶三年的東西。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注重碑刻類的收藏,很顯然這裡仿製了有多方墓誌。
墓誌具有歷史文獻價值,同時又有書法藝術價值,日益為人們所重視。
如《北周宇文賢墓誌》《隋杜粲墓誌》《唐羅衝墓誌》等。
唐代的墓誌有不少,如姚珽墓誌,這是唐開元二年的東西。
如果說那件最好,這裡的墓誌當中,應該屬《唐姚延墓誌》價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