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一直到現在,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宋代汝窯沒有白瓷。
汝窯現存的瓷器全部為青瓷,這難道就說明汝窯無白瓷?
只能說好像沒有,汝窯是青瓷窯,雖然青色深淺不一,但拍賣的都是青瓷。
透過以上種種,可以確定的是汝窯確實燒製過白瓷,汝官窯當中的白瓷,就算有也十分少見。
我國白釉瓷器發展歷程當中,宋代沒有乳白釉。
而青白釉又叫影青。
它是景鎮窯在北宋初中期的獨創,青白釉釉質含白瓷鐵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細薄晶瑩。
加上燒質極薄,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
在花紋邊上,現出一點淡青色,其餘幾乎都是白色,故稱青白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鎮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瓷的統稱。
因為底款有樞府銘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樞府瓷。
卵白釉瓷器其胎體一般比較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泛青,恰似鴨蛋殼色澤,故稱“卵白釉”。
甜白,一般認為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白釉。
由於永樂白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
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澤,白而瑩潤,無紋片,也稱奶白。
白釉瓷器是什麼朝代的出現的,還有很大爭議。
但是,白釉瓷器是我國古瓷中,歷史比較悠久的一類瓷器。
這一點毋庸置疑,它萌發於南北朝,到隋朝時就已經發展成熟。
到了唐代,白釉瓷器又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了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階細瓷的標準。
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宋代,制瓷工匠們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