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也算是看出來了,他在這傢俬人仿古工藝博物館之中看到的青銅鏡,每一面都有著其獨特的工藝,都是一個時代的經典。
就像是眼前的這面複合鏡,居然有著鳳凰,這樣的青銅鏡哪裡能簡單了?
這是一面戰國青銅透雕鳳紋複合鏡,應該是西周的東西。
它是圓形,橋形小紐,鏡背以圓紐座為中心。
作十字形等分成四個象限區,每區透雕一對相向鳳鳥。
各組鳳鳥之間又以冠、頸、翅相互連線成整體圖案。
鏡緣作倒扣邊,並鑲嵌平薄鏡面。
下面有介紹文字,說明這面複合鏡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透過這面鏡子,陳文哲才真正意識到,這種複合鏡的製作工藝,到底有多麼複雜。
複合鏡製作過程複雜,主要是鏡背先鏤空鑄造紋飾,再與鏡面合貫為一鏡,因此又稱透紋鏡或透雕鏡。
此類銅鏡大多出現於戰國時代.複合銅鏡在戰國以後即絕跡。
清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對宮內收藏古鏡鏡面,多進行重新整理,以達鑑容的效果。
其中一部分古鏡即採複合方法,重新鑄造一鏡面,研磨好後再粘附在古鏡正面。
不過這種複合鏡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複合鏡,自然有所不同。
青銅鏡的製作工藝和藝術風格,從古拙簡樸的商周銅鏡,慢慢的走向精靈輕巧的戰國鏡。
之後又從豐滿奇異的漢鏡,走向富麗堂皇的唐代鏡。
再從從秀色纖纖的宋代花鳥鏡,走向只重實用的商標名號鏡和明清吉祥圖案、銘文鏡。
我國青銅鏡從史前,就這樣一路走到近代,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
而複合鏡,是一種運用所處時代的各種奇異工藝,將古代的青銅工藝點綴得華美壯觀的一種特種工藝鏡。
特種工藝鏡從工藝上,大體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製造中的特殊工藝,如複合鏡;
另一類是裝飾方面的特殊工藝,如鑲嵌、錯金銀、彩繪、螺鈿、金銀平脫、鎏金、貼金、貼銀等等。
這裡陳文哲看到的就是複合銅鏡,複合銅鏡又可以分為嵌合鏡和鑄焊鏡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