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零一章龍紋矩形,超前科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八百零一章龍紋矩形,超前科技 (2 / 3)

僅是重量就有120多斤左右,但厚度卻僅僅只有1厘米。

也正是這1厘米的厚度,專家稱之為“超前科技”;

說到這或有朋友不理解了,今天的鏡子還沒1厘米厚,怎麼古代的一面鏡子就成了“超前科技”啦?

這還要從“鏡子”的起源說起,最早古人整理衣冠是沒有鏡子的,而是以水為鏡,史稱為“監”;

之後還出現了陶製、青銅等樣式的“監”。

說白了,就是一個盛水的“盆”之類的容器。

到了秦代,這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銅鏡”。

但以“龍紋矩形銅鏡”來看,最早的銅鏡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這裡暫以史料記載為準,就算到了秦漢時期,所謂的“銅鏡”都還很小,而且多為圓形,這跟其青銅材質有關。

“青銅鏡”面積小,而且必須是凸面,這才能映出人的基本輪廓,同時也註定了銅鏡非常的厚度;

如果將“青銅鏡”做大,一則當時技術很難給鏡面拋光。

二則其本身重量和鏡面厚度,將達到無法預知的程度。

而且很難保證鏡中的影像,還是一個“正常”的人形。

但是,以“龍紋矩形銅鏡”來看,很明顯這是一面體積龐大的穿衣鏡。

雖然重量達到了一百多斤,但是其厚度僅為1厘米;

這就說明當時“齊國”匠人的冶煉技藝,甚至達到了世界頂級的水平。

他們既要保證映出的“人形”不至於太過變形,同時也要將整個鏡子的厚度減到最低,這樣的技術就是今天也很難做出來。

當然,或許有朋友對此並不相信,那是因為今天的鏡子多為平面的“玻璃鏡”;

這裡不妨簡單的做個實驗,就拿一片常見的光滑金屬來看,其映出的多為變形影像。

但是想要讓其呈現出“正常”的影像,那就必須將金屬片壓彎到一定程度。

而這個金屬片的彎曲程度,在古代就是“銅鏡”的厚度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