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因山為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因山為藏 (1 / 3)

陳文哲可是很喜歡古代墓葬制度的,所以他十分了解古代墓葬都是什麼樣子。

所以,他肯定也很清楚,一座古代古墓之中,可能存在什麼陪葬品。

就比如說西周的古墓,可以存在的東西很多,必須存在的肯定更加珍貴。

而在他看到的影集之中,很多珍貴的、必須存在的陪葬品,就沒有出現。

至於到底有多少沒有出現,這就要看西周時期,按照王侯規制,到底應該必須下葬的陪葬品都有什麼了。

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這個大體的對的。

據最新考古發掘表明,春秋時期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現象。

除了鼎和簋是必需品之外,其次就是人殉,當然,這個也有沒有人殉的。

西周墓葬往往以人殉葬,少者1人,多至7人。

殉葬人大都放在二層臺上,有的還有葬具。

神都琉璃河的大型墓中沒有發現殉葬人,而在多座中型墓中則發現有殉葬人。

可見是否用人殉葬,並不完全取決於墓的大小,或墓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低。

在張家坡已發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發現有殉葬人的約佔7%,都是西周早期墓葬。

而這裡的西周晚期墓中,卻不見有用人殉葬的現象,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再說陪葬品,西周墓葬的隨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玉石裝飾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

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隨葬品很豐富,有製作精緻的成套青銅禮器。

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觶、尊、卣、壺、鎣、盤、匜等。

其組合以鼎為核心,用鼎的多寡標誌著墓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下。

早期的銅禮器,在器形和紋飾上,同商代晚期沒有多大差別。

西周晚期酒器類大大減少,食器類數量增加。

鼎、簋的器形和紋飾,也有較大的變化。

長安普渡村發現的穆王時期的墓葬中,還發現有3枚一套的編鐘。

小型墓則多隨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壺、豆、盂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