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九層妖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九層妖塔 (1 / 3)

這一件玉溪窯的青花玉壺春瓶,高25.口徑6.足徑9.

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

通體施青黃釉,外壁以青花繪蕉葉、蓮瓣、魚藻紋。

元代玉溪窯的青花,與景鎮的青花風格明顯不同。

玉溪窯青花器相比景鎮的青花,還是差了點。

比如玉溪窯青花的胎質酥鬆,釉色泛黃,青花色調灰暗,釉面玻璃質感很強。

當然,有劣勢,也會有有點。

比如此瓶的青花色澤,雖不如景鎮青花,但繪畫技法自然流暢,寥寥數筆即將紋飾表現得生動。

只是這一點,就表現出一定的活潑藝術效果。

這也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國邊疆地區制瓷業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這一件玉壺春瓶工藝雖然不算最好,但是少見,能夠得到也算是意外之喜。

翻翻看看,最後陳文哲居然還找出來了四件真品。

其中兩件是龍泉窯的瓷器,另外兩件居然是釉裡紅瓷器。

龍泉窯的瓷器,陳文哲彷的很多,但是真品,他還真沒有獲得過一件。

眼前照片上的這一件是龍泉窯印龍紋青釉盤,高7.口徑42.足徑2

盤敞口,淺腹,坦底,圈足。

裡外施青釉,底部無釉,露胎處呈火石紅色。

盤心模印雲龍紋,內壁刻劃花紋。

此盤器形較大,胎體厚重,釉呈青黃色。

在較厚的釉層下,模印的雲龍紋清晰可見。

據此表明,這是元代龍泉窯青瓷的典型器。

龍泉窯青瓷自宋代發展到元代,雖然燒造地區擴大且產量巨增,但已無法燒出南宋時期的梅子青色。

為彌補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龍泉窯青瓷常採用模印、貼塑、鏤凋等工藝手段作裝飾,以追求圖桉美和造型美。

除了這一件之外,另外一件是龍泉窯青釉淨瓶。

這件元代的淨瓶,高48.口徑7.

淨瓶直口,長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近足處微外撇,圈足。

頸下部有輪狀出沿,內外施粉青色釉,釉面勻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