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色調之美,妙不可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色調之美,妙不可言 (2 / 3)

產品有黑釉藍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藍斑彩,形成了此窯產品的獨特風格。

特別從晚唐開始,魯山段店窯,郟縣黃道窯,內鄉大窯店窯和禹州趙家門窯,出現的「雨絲狀」的窯變斑彩。

這更為宋鈞窯變工藝開創了先河,故有人稱這種窯變斑為「唐鈞」。

鈞瓷數百年之盛燒不衰,有其獨特的工藝特徵和風格,鈞瓷的窯變藝術更技高一籌,有著極高聲譽。

鈞瓷銅紅釉的燒製成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我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採用簡單的工藝處理,卻達到了給人以美感的藝術效果。

更引人注目的郟縣黃道窯,所燒製的黑釉藍斑器,在白釉上施青藍彩斑,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其窯變工藝可能是在蘸釉之後,採用塗彩或點彩的方法,以加重色彩。

經過窯變,使其形成塊狀的斑彩。

這種塊斑,形狀各異,變化萬千,黑裡泛藍,或黑釉黃斑,恰似金光閃閃,獨具風姿。

瓷坯先經素燒稍冷後上釉正燒,釉層較厚。

在燒造過程中,裡面含有多量的磷酸鈣物質,焙燒時釉層斷裂,釉料沸騰滾動。

由於各種元素重量不等,釉面沸騰

時,重量較輕的向上翻滾。

這時比重大的元素如銅、鐵則向下流淌,在釉層裡形成深色的溝槽;

窯變慢慢熄滅,釉面逐漸停止沸騰,高低補齊之後,釉層裡往往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線條,屈曲蟠蜒。

如「蚯引走泥」,這個特點為鈞窯獨有。

器物底足施滿釉後又抹掉,燒成後成為棕黃色。

由於鈞瓷釉質肥厚失透,刻、劃、印花不宜顯露,所以鈞瓷以釉色取勝。

它區別於其他的瓷器釉色,富有創造性,風格獨具,在陶瓷的釉色美上開啟了新的藝術境界。

特別是銅紅釉,鈞窯出品的最多。

因為鈞釉的紅色,是由於還原銅的呈色作用。

紅釉中含有0.1~0.3%的氧化銅,還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錫。

在天藍、天青和月白色釉中,氧化銅含量極低,只有0.001~0.002%,和一般白釉中的含量相近。

鈞釉的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熔合的結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