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瓷器,國內從來不缺,但是黑釉之中,還能美麗的如夢似幻的瓷器,卻真不多見。
除了建窯的各種曜變盞比較出名,再就是定窯的窯變柿紅釉瓷器了吧?
柿紅釉是宋代一種典型的釉色,又稱為醬釉、紫金釉。
當然,這種釉色,跟現代的醬釉、紫金釉還是有所不同的,只能說是近似。
論品質,古代的柿紅釉,肯定不如現在的醬釉、紫金釉要好。
不過,這也已經是古代一種十分珍貴的釉色效果。
這種釉色,是以鐵繫結晶為主要分子,燒製而成的。
宋代時期,無論是南方的建陽地區,還是北方的磁州窯、定窯(紫定)、當陽峪窯均有燒製,其髮色猶如柿子紅晶瑩剔透。
我們的國人喜紅,這世人皆知。
紅色代表著祥瑞與吉祥,讓人總能夠想起富足歡快的事情。
柿紅,顧名思義就是柿子成熟時呈現的顏色。
柿紅因為髮色讓人感到含蓄、典雅,給人一種古韻的味道。
宋人以為“韻者,美之極也”,這種具有歷史積澱的顏色,而這,也正是給我們更多的懷古的情感。
本身在千年前的宋代,紅色釉就難以燒製。
而黑定窯變,加柿紅釉,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奇蹟?
被霓虹人稱之為“柿紅釉”的定窯,已經是十分罕見了。
而黑定窯變加柿紅釉的定窯瓷,估計目前全世界僅上述說的那一件。
窯變是帶有非常規的偶然性,也正是這種偶然性才改寫歷史,才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性。
藝術本身就具有獨一無二的,如果能夠反複製作,甚至批次生產哪還有藝術可言嗎?
縱觀現存的幾件有代表性的,北宋定窯黑釉的不同形式的盞、盤,都屬獨一無二的。
當然,在那個時代的造型作品,全都帶有偶然性,而非人力可以控制的。
雖然有些是人為的點彩、灑點等,也都是不可複製的藝術品。
在那種自然環境下,不管是柴窯還是煤窯,爐內氣流的波動,都會影響到器物生成的效果。
那雷鳴電閃般的流星雨,那隕石橫空墜落的火團,那鷓鴣鳥羽毛的斑點,那黝黑鋥亮上描繪的金花紋,件件都閃耀著古代工匠們的智慧、豐富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