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麗的牡丹,嬌豔的玫瑰,清雅的荷花,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呈現在陳文哲眼前。
等手邊的所有顏料,全部用完,陳文哲才停下手中的動作。
十幾幅花卉,幾幅花鳥畫中,其中最好看的肯定是牡丹圖和錦雞圖。
牡丹就不說了,陳文哲最喜歡,做的也最多。
現在他就算轉移陣地到了掐絲琺琅畫上,他的功底也十分不錯,做出來的自然好看。
牡丹雍容華貴,採用無襯景的表現方式,畫法豐富多樣。
構圖方面多取“折枝花”形式,即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徵的區域性入畫,較之整體描繪更為細膩動人。
現在陳文哲的花鳥畫,已經十分成熟,在應物象形、意境營造、筆墨技巧等方面都臻於完美。
他這些技法,差不多都是學習自北宋時期,因為北宋前期的花鳥畫,十分鼎盛。
北宋時期主要繼承五代傳統,畫法多宗徐熙、黃筌二體。
而黃體“鉤勒填彩,旨趣濃豔”的富貴風格,更為世所尚。
到了北宋後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對繪畫的特殊愛好,在其大力倡導下,花鳥畫以院體為主流,進一步向工筆寫實發展。
此時的花鳥畫,筆法工整細膩,使工筆花鳥畫達到顛峰水平。
此風綿延至南宋宮廷,花鳥畫創作長盛不衰,並呈現多樣化的局面。
如工寫結合、墨彩兼施、花鳥與樹石山水相配合等,形成了新穎多彩的面貌。
南宋之時,不僅有冊頁小幅,還有長幅鉅製。
以北宋徽宗到南宋寧宗、理宗這一時期的作品為最多,風格多以嚴謹、精巧、工細見長。
畫面小中見大,意趣無窮,為宋代特別是南宋花鳥畫中極富特色的部分。
陳文哲沉浸式學習了南北宋時期的花鳥畫技法,所以他不管是畫花,還是畫鳥,都有很高的水平。
比如牡丹花後魏紫,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豔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
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芯,以花青汁綠染花葉。
這一幅畫完成之後,精工富麗,美不勝收!
加上構圖豐滿,設色豔而不俗,更是讓這幅畫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