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說的那位黃老算一位,這位大師江湖雅號瓷痴,有中華仿古瓷第一人美稱。
畢業於景鎮陶瓷學院,從事陶瓷研究和創作40年。
成功破解了歷代名瓷背後所使用的泥釉,青花,釉裡紅,釉上五彩顏料的配方。
在創作上,黃老非常擅長挖掘陶瓷材質身上的自然美,深諳各種器型和釉彩的搭配,作品美不勝收。
這樣一位大師,陳文哲稍微學到點他的手藝,那製作元青花就並不困難。
陳文哲自己已經差不多把復燒元青花的工藝、配方,摸索的十分透徹。
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再深入研究,就已經是水磨工夫。
此時他也不介意,加快一下程序,直接學習一下老前輩們的經驗。
特別是泥釉配方,這一次他不止是獲得了青花釉料的配方,還順便弄到了釉裡紅、釉上五彩的顏料配方。
看著手裡的配方,陳文哲有點感慨。
他獲得這些秘方十分容易,但是那些前輩們想要研究出這些配方,可十分的不容易。
比如黃老,他在這條道路上就走了四十餘年。
在仿古瓷研究的道路上,他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
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清貧艱苦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四十餘年。
為了研究出一個配方,他經常在實驗室裡幾十次幾百次地做實驗,在窯口裡幾十次、幾百次的燒。
近半個世紀以來,為了弄清製作古瓷所需要的泥、釉、料的種類及比例,他已經完全記不清,到底在實驗室和窯口旁和衣而睡過多少次。
如果按照正常套路,陳文哲就算是有完整的元青花製作工藝,他要試燒出元青花的泥、釉、料的配方,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畢竟每次調整配方,都需要試燒一次。
而一次燒窯,怎麼也需要浪費個幾天,要是多來幾次,幾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現在好了,陳文哲只要在隋侯之珠內部搜尋一下,幾乎是想要什麼配方,都可以直接得到。
不說這些配方的價值,只是幫他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是無價的。
這是作弊,但是一直作弊一直爽啊!
到了此時,陳文哲的心思,已經變得十分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