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要燒製翠毛藍瓷器,那就必然要了解這種瓷器的整個製作過程。
首先,要清楚康熙翠毛藍與寶石藍的區別。
康熙翠毛藍是人們對康熙青花釉色的稱謂,並作為康熙青花的代表色彩。
主流是青翠濃豔,層次分明,是清代青花瓷器的頂峰。
寶石藍這種藍色,比深藍色更深一點,比較偏紫,代表冷靜、智慧等。
是一種晶瑩剔透的藍,比一般的要隨色。
康熙時寶石藍釉釉面,有桔皮棕眼和氣泡,分佈比較均勻。
當然,也有的釉面出現垂流狀。
康熙和雍正年間的霽藍釉,都是仿明代宣德的品種,以盤、碗為仿製品。
乾隆前期與康、雍差不多。
而後期卻更精緻了,到清朝後期霽藍很少,且都釉面不夠均勻。
當今寶石藍釉燒製,多為仿製古代官窯製品,其中景鎮的寶石藍釉,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果要仿製康熙時期的翠毛藍作品,不說釉色,只是說工藝,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落款。
這一時期的翠毛藍作品,常見雙圈款,花葉款,動物款,也有很多器物沒有款識。
這一點要了解清楚,因為不是單純的字款。
再就是胎,康熙青花的胎大多重,略感壓手。
器物圈足底部,常見柴窯燒製形成的棕眼和點狀沉積。
其次是繪畫風格,這個時期的作品,還有著明代晚期的遺風。
有的是採用雙線勾勒圖案後,填色的方式;
有的是具劈斧皴、披麻皴等各種方式。
再說紋飾,康熙青花的紋飾內容,有刀馬旦,有古代典故,有龍鳳瑞獸,有人物,有動物,有植物,有長篇文字。
最後是用料,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用料是兩種。
一種是珠明料,一種是浙料。
珠明料,青花髮色呈翠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