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彩駱駝和馬,唐三彩中那些陶俑,也很具有時代特色,也可以說是具有歷代皆無的獨特特徵。
特別是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簷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 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行走於“絲綢之路”上的景象。
所以,仿製最經典的肯定就是三彩駱駝。
而製作這種三彩陶器,使用的材料陳文哲這裡也很齊全,特別是高嶺土,他先前可是買過一大批優質高嶺土。
李金鯉畢竟不是專業人士,當時他購買的優質高嶺土,可不止是出自汝窯舊址,也有唐三彩舊址。
而唐三彩舊窯址可是在陽洛那邊, 那邊出土的優質高嶺土, 正好適合燒製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雖然是陶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唐三彩是以細膩的白色黏土作胎料。
這樣的泥料是用含鉛的氧化物作助熔劑,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溫度。
在燒製過程中,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著色劑融於鉛釉中,形成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的釉色。
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這些統稱為“唐三彩”。
製作唐三彩,先經過舂搗、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製成一定形狀。
之後再修整、晾乾後,放入窯內經1000℃燒製。
待冷卻後,上釉掛彩,再入窯焙燒至800℃即可。
說著簡單,做著也不難,就是製作工藝有點複雜。
因為唐三彩是以經過精細加工的高嶺土作為坯體,用含銅、鐵、鈷、錳、金等礦物作為釉料的著色劑, 並在釉中加入適量的煉鉛熔渣和鉛灰作為助劑, 最終燒製出來的精品多釉色陶器。
做好了胎,先將素坯入窯焙燒,陶坯燒成後,再上釉彩,再次入窯燒至800℃左右而成。
由於鉛釉的流動性強,在燒製的過程中釉面向四周擴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潤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駁絢麗的色彩。
也是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既然是傳統工藝品,那現在肯定就有人仿燒。
甚至陳文哲還知道,現在唐三彩的複製和仿製工藝,在陽洛那邊已有百年的歷史。
要不然,李金鯉還真不容易買到合格的製作材料,特別是陶泥和釉彩礦料。
現在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製,唐三彩工藝技術逐步完善,燒製水平不斷提高,這使“陽洛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