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就歷史文化層面來說,商代晚期的青銅,已經具有收藏投資的巨大意義。
這種東西,不管是仿製成瓷器,還是青銅器,都有很高的價值。
當然,這種東西你要仿製成晚商的, 肯定不能仿製成晚上的,要不然就一點價值都不會有。
而青銅器製作,陳文哲也是專業的。
現在要仿肯定是仿製瓷器,而仿製起來也不算難。
既然知道花觚的演變過程,自然是能仿的全要仿了。
此時陳文哲主要製作汝窯花觚,其他的一些品種, 比如五彩花觚、青花花觚,就可以讓場內的工人來仿。
特別是張股,還是很有靈性的,陳文哲稍微指點,他就做的似模似樣。
既然張股有學習的想法,陳文哲也不吝指教。
“我做青瓷,你要有興趣,就做一些青花、粉彩,或者乾脆製作五彩花觚?”
看張股的手藝還行,陳文哲提出要求,他到是真想看看,張股的水平。
“好的老闆,請多指教。”張股一點也沒有客氣。
他之所以來南越,不就是為了能經常見到自家老闆?來這裡就是想要接受老闆的指導啊!
現在見識了陳文哲製作汝瓷的水平,張股已經是驚為天人。
至於他自己仿製汝瓷,自覺還差很多。
但是製作青花瓷和五彩瓷,他卻十分自信。
“我們這裡有各種青花料,也有著足夠齊全的高嶺土,你就做青花花觚、粉彩、五彩花觚吧!如果有信心, 從北宋汝瓷花觚開始, 到元明清時期, 都可以仿製幾件!”
看張股有足夠的自信,陳文哲繼續增加難度。
剛才他說到的幾個朝代,都製作花觚,但是,每個朝代製作的都不同,甚至連名字都不一定一樣。
就一個觚,從夏商周開始,就有很多器型,可以說,從古到今,每個時期的觚都是不同的。
觚,最早是古代的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
這種東西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
觚初現於二里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