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過來可是帶著任務的,最少也要找出點瑕疵,這樣也許能多弄幾件高仿離開。
就算不可以, 也不能讓陳文哲小看了。
可是,事實卻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之外,他們是一點毛病也挑不出來。
看的時間長了,一名老頭敲著一件大盤,聽著那清脆的聲音,看著盤底露出的胎泥,一臉苦笑。
“你這胎泥,不知道賣不賣?”
憋了好一會兒,好像是忍不住了,老頭才開口詢問。
“賣!”根本就不帶猶豫的,乾隆時期的青花釉料都賣給武二多少了?
現在他們連胎泥都想買,陳文哲又怎麼可能不賣給他們?
再說,好的胎泥,他不賣,武二他們就買不到了?
谷嫓
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再就是花費的代價大小的問題。
這時也顯示出陳文哲的影響力和人脈,因為有些東西,不是在行內有一定的話語權,還真買不到。
瓷胎好不好,肯定要看胎泥。也可以說是高嶺土。
胎泥的品質,完全看瓷石,陳文哲使用什麼瓷石,他們肯定有渠道能夠獲得,並且是一模一樣的品質。
可是,得到一模一樣的瓷石,就一定能夠得到相同的胎質?
不盡然,就比如紫砂壺,製作紫砂壺的很多人,都是從同一個廠家購買的紫砂泥,可真正製作出來的紫砂壺,卻千差萬別。
“李老,這瓷胎很好?”旁邊的武三,忍不住開口詢問。
“肯定很好,你看這件,我們觀察這件瓷器的胎質,不能只看這一件,而是透過對比得出結論,比如晚清民國時期瓷器的胎質,不如清代早期中期瓷的胎質那麼好。
但是胎質仍然是有潤度的,而現在仿品往往做的比較幹,沒有那種瓷器的潤度,再看這個瓷器的胎質,在胎釉結合處有這種火石紅,這種火石紅算是比較好認的,開門的火石紅,逐漸過渡有漸變,有一條黃色的線。
這些特徵都有啊,你應該知道這批瓷器是最近做的,可你看出來這是新東西了嗎?看不出來,完全看不出來,不止是你,就算是我們,也看不出一丁點痕跡!”
這時另外一名老頭也開口了:“你們看這件湯盆,從它的內部也可以看出來,胎釉結合處這條線很自然,那麼從釉面上來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