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魚也是魚,生活習性分析一下,也還是有跡可尋的,總結一下,就能猜到大至哪個地方有魚,而且有大魚的機率,透過海水也是看的出來法。
水裡養份多,有大魚的機率就越大,這些都是可以透過一些觀察推理出來,然後就要加上運氣,這個很重要……”陳文哲望著海洋,一邊思索,一邊開口道。
他這些可不是胡說,畢竟得到了很多漁場的資訊。
他知道,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
海洋藻類需要富氧物質,才能快速增長。
而一些小魚小蝦,需要這些海洋藻類。
有了小魚小蝦,一些食肉的魚群就會聚集過來。。
這樣,一條完整的食物鏈,就形成了。
要是沒有得到很多經驗傳承,陳文哲肯定不清楚,金槍魚群會生活在什麼樣的海底。
以底層的魚類為食,到底是底層的什麼樣的魚類?
在哪種環境之下,能夠培養出適合金槍魚吃的魚類?
等等這些東西,一兩百年前的漁夫就知道了。
這些事情不用陳文哲提醒,關健是陳文哲知道一些別人無數年來摸索出來的水域。
這些海域,海水富饒,海洋生物眾多,自然就會吸引各種海洋魚類聚集。
原來這些資訊,都是父傳子的秘傳,一般人是不會說出來的。
必竟這可是一個漁民吃飯的東西,特別是金槍魚,價格太貴了。
要知道,太平洋沿岸很多國家,對於金槍魚都是有保護政策的。
比如金槍魚生產大國漂亮國,他們的制度最嚴,甚至是有捕捉數量限制。
而且很早之前,漂亮國就限制拖網船,不讓捕藍鰭金槍魚了。
陳文哲這邊,正在教高啟靜怎麼推斷金槍魚漁場,不遠處的探魚雷達, 再一次在發出了歡快的嘀嘀嘀的警報聲。
陳文哲聽了, 立刻跑到了駕駛室。
只見探魚雷達上, 幾條如同熱成像似的紅線,準確清晰的顯示到了螢幕上。
“都是大魚!”高啟靜別的看不出來,個頭還是能看出來的, 畢竟這是他的專業。
他伸著腦袋,一看到螢幕上紅線的長度, 還有粗細, 就知道船下的金槍魚個頭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