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這種東西,首先應該瞭解纏絲瑪瑙的定義。
如果縞瑪瑙是肉紅彩色帶,或者是白、黑的平行帶,就稱之為纏絲瑪瑙,古代的時候也叫做“截子瑪瑙”。
纏絲的形成,是在火山噴發後過程中,由於內外冷卻速度和揮發速度的不同,同時滲透進了礦物質而形成的。
纏絲瑪瑙的主要產地在西巴、阿三、馬斯加島、烏圭等地區,也有人將它稱為“波斯瑪瑙”。
大體的瞭解了一下纏絲瑪瑙的定義,那再來看看纏絲瑪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他就是一條一條的或紅白相間、或黑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或寬或窄的的交織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視覺衝擊的一種寶石。
纏絲瑪瑙在質地上和大部分瑪瑙一樣,溫潤細膩、有膠質感,而且硬度可以達到7~7.5之間,是常用的雕刻品種。
纏絲瑪瑙因為形成的獨特性,所以產量相對來說比較少的。
而高品質的纏絲瑪瑙,更是少見。
比如其中極品纏絲水膽瑪瑙,在纏絲瑪瑙裡面封閉的空洞中包含著水,一搖晃便會有水聲,而且可以看到裡面水流動的樣子。
當然,普通的纏絲瑪瑙,就算相比其他瑪瑙的數量比較少,可價格也不貴。
纏絲瑪瑙當前整體上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
一串質地比較好的,一般也就要了幾百塊,便宜的更是幾十塊就可以。
比較出名的,也就是在2007拍賣市場上,剛才提到的那件清代的纏絲水膽瑪瑙茶壺,它拍出了69000的價格。
那已經算是高價了,而眼前的這把茶壺,跟那件差的可就太多了。
陳文哲隨手放下茶壺,再次拿起一件,這一件還是水膽闡釋瑪瑙做的茶壺。
兩件器型差不多,都是中規中矩的矮墩墩的小茶壺。
能用瑪瑙做出這麼中規中矩的茶壺,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這把壺蓋上的鈕,還有一顆水膽在其中。
這一次,陳文哲可沒有玩虛的,他拿的是真正的清代之物,已經不是人工合成的瑪瑙製品。
纏絲瑪瑙的產地還是很稀少的,所以市面上充斥的大量的假纏絲瑪瑙,主要都是合成瑪瑙。
雖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不具備收藏價值。
看著陳文哲又拿起一把水膽纏絲瑪瑙製作的茶壺,老闆的老臉終於忍不住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