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選作瓷雕創作的題材。
製作起來也很簡單,和好胎泥之後,隨手捏一下,塑形成功,再細部修飾,很快就能完成一尊。
其實,如果要想速度更快,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德化窯雕塑人物的製作技法,有模製和捏塑兩種。
模製人物,主體部分模印製成,有的分前後兩部分或上下兩部分合模而成。
其頭或手單模另制,經加工修飾後再插入銜接構成整體。
捏塑人物則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後,帶有明顯的指紋痕跡。
雕塑人物的內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
在豐體形成的基礎上,細部的裝飾,多另行加工刻畫而成。
如羅漢的濃眉厚須、觀音的寶相花和瓔珞串珠等!
最具形象的是,一些塑像上唇留有小孔,待施釉燒成後,再粘接上真的鬍鬚。
施釉的部位,有的足裡外通體施釉,有的是外施滿釉,裡露胎,座底露胎部位常粘有沙粒。
陳文哲不用模具製作,而只是隨手快速捏胎,先大體塑造成型,再用刻刀修飾。
這樣他的製作速度會更快,畢竟他對於刀具的運用,更加熟練。
所以,他只是用了一個小時,就雕刻出來了大小六尊造像,平均十分鐘做一尊。
這些雕像都有三十厘米高,每一個的姿態都不一樣,加上畫龍點睛,讓她們形似而神不似。
“六尊應該夠了!”看著眼前的一溜造像,陳文哲感覺十分滿意。
接下來,他開始除錯釉料,德化白瓷的白,可不止是一種。
雖然都是白釉,但是調配出來,燒製成功之後,卻有不同的效果。
“象牙白”瓷塑人物,是明代德化窯的代表作。
用“象牙白”燒製的瓷塑,釉色特別滋潤,質感性強,顯得秀麗珍貴,獨具鮮明的地方特色。
所以,首先調製的肯定是象牙白釉色,而後,就是孩兒面。
特別是孩兒面,可很不簡單,這可不是懂得配方,就可以燒製出來的。
這兩種釉色,都很有特點,比如象牙白,就是白裡透黃。
而孩兒面,也叫孩兒紅,肯定是白裡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