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原來這件花口瓶是高仿,那麼現在就是地道的精仿,而且是百年前,民國時期的高手的精仿。
甚至陳文哲都要懷疑,這件作品的手藝,就是來自景鎮那邊。
至於最後落款乾隆御製,那肯定就是因為戰亂,技術有點斷代的結果。
那個時期的瓷工,很多都不識字,他們傳承的是手藝,至於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什麼?能吃嗎?
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低階錯誤。
擺放好了東西,陳文哲順著展臺,打算好好欣賞一些別人的藏品。
不得不說,這次的交流會,規格真的很高,只是看了幾眼,他就知道,眼前的東西價值應該超過一億。
他剛才所處的位置,是康熙時期的展臺,而向前走幾步,就是乾隆時期的作品。
之所以注意到這件作品,因為它是一件轉心瓶,而且看其工藝特點,怎麼都感覺有點像是陶教授的手藝。
不過,在仔細看,這東西卻是陶教授的藏品。
至於是現代工藝品,還是到代的乾隆珍品,一時之間,陳文哲還真看不明白。
這是一件清乾隆30年(1730),製作的粉彩鏤空開光魚戲水紋轉心瓶。
其製作工藝,實在是太過繁複了,這樣的東西,就算讓你仿製,你都很難仿製成功。
這隻瓶子紋樣精細絕倫,色彩雍容華貴。
紅黃相間,勝似雲錦。
瓶身粉青釉鏤空,夔鳳紋成雙成對。
佈局錯落有致,極富動感。
最重要的是分內外兩層,造型別致,外部鏤空,內部是中國傳統的青花纏枝蓮瓶。
透過外瓶的鏤空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內瓶上精美的青花圖案。
通身絢麗的粉彩四組開光雙魚紋,繁複精美的鏤空技法,無處不在散發著皇族氣息。
再看釉面溫潤,略顯桔紋,底足寬厚,足脊圓潤光滑。
套瓶內膽施白釉,釉面白淨滋潤。
青花描繪纏枝花,藍色濃豔亮麗,沉穩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