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簡單的燒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簡單的燒窯 (1 / 3)

如果想要制瓷,就避不開五大名窯,而如果想要高仿宋代五大名窯,就肯定避不開支釘燒。

汝窯、官窯、哥窯等多用支釘支燒,其狀呈山字形、上尖下圓,在圓形墊餅上有不同數量的支釘,也有隻有一個支釘的。

用支釘支燒的瓷器,底部都留有細小支釘燒痕。

汝窯支釘痕最小,呈香灰色;

官窯、哥窯支釘痕稍大,呈鐵黑色。

所以,採用支釘燒,就是為了在底部施釉。

這種工藝出現的很早,是五代時期就開始流行的一種陶瓷燒製工藝。

具體方法是用高嶺土捏成“支釘”,把這些釘粘於碗盤圈足的邊沿,每疊912顆。

然後把碗坯放置在墊柱上,再把粘有支釘的碗坯重疊起來,組成一柱入窯燒製。

這種方法,雖然能利用窯室的空間,多燒規格相同的產品,但存在缺陷。

由於沒有把火焰與製品分開,容易因粘渣而造成較多的廢品;

同時支釘破壞了器皿內底的釉面,影響了產品的外觀。

此外,堆迭的數量,對窯室高空利用不夠,也使燃料的消耗大為增加。

這就是燒窯工藝,原來陳文哲主要涉及到的是溫度控制,其他方面,他都沒有學過。

現在,透過支釘燒的啟發,他的腦海之中,瞬間湧現出大量關於燒窯的知識。

可以說,看到支釘痕,他就知道,這是採用的什麼燒窯工藝。

雖然時間過去了一瞬間,但是,他又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覆燒、疊燒、支釘燒,以及各種燒!

這就是觸類旁通,他原來只是接觸過單燒,哪裡會知道,燒窯原來也有這麼多方法?

這一次,透過支釘燒,卻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宋代影青的燒製工藝。

其實,上一次透過那件高仿元青花,已經讓陳文哲看到了柴火窯的必要性。

只不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燒柴火都是很貴的。

原來陳文哲還以為,古代的柴火可以免費得到,很顯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接受的傳承越多,瞭解的越多,陳文哲就很清楚的知道,古代的人工、物價,只是相對便宜。

現在看來,古代的柴火併不貴,但是在古代,古人的感受又有不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