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百一十二章不遭人嫉是庸才(求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二章不遭人嫉是庸才(求票) (1 / 3)

拍賣師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不就是出個價,讓人競爭嗎?

怎麼他來到了臺上,這些傢伙就淨出么蛾子?

他介紹的不夠詳細?什麼嘉慶早期,嘉慶晚期的,有什麼不同?

“對不起,對不起,各位,我們本來準備的拍賣師,突然不舒服,所以就換上了小張,沒想到他根本不懂拍賣,我們已經緊急聯絡了新的拍賣師,馬上就來。”

就在此時,珍寶堂的一位經理,終於現身了。

“如果真是皇宮流出來的,還真可以入手。”

“就是不知道是早期還是晚期,晚期的可就不值那個價了。”

嘉慶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續乾隆朝的風格,造型、尺寸、紋飾與乾隆青花基本一致。

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難區分,說明當時的制瓷工藝,還是有較高的水平。

而到了嘉慶後期,隨著國內購買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為主,陳設瓷逐漸減少。

無論從瓷器的質量,還是藝術水準來看,都遠不如乾隆時期。

《陶雅》一書記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但一些官窯器,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只不過,那樣的數量太少,所以,嘉慶早晚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早期被稱為乾嘉,後期被稱為嘉道,這能一樣?

剛才那位拍賣師就是個棒槌,什麼都不懂,還想要主持這樣的大拍?

這裡的人雖然不多,但是賣的東西多,價值更高,沒有點專業知識,絕對玩不轉。

“好了,這次拍賣正式開始。”

新來的拍賣師很年輕,看著也就二十來歲,怪不得會被人欺負,換了下去。

要不是剛才那位搞砸了,他恐怕還得不到機會。

“眾所周知,清廷兩百多年,官庫流出的瓷器不少,宮中的瓷器為什麼會變賣?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緣由。”

“據檔案記載,在乾隆早期,曾將庫儲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損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萬餘件變賣,乾隆中期,又將康、雍、乾三朝無款瓷器 8000 餘件變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