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黎趴在馬車的視窗,看著外面的景色,心情愉快。
在她的肩膀,一隻金色的烏龜趴著,同樣的姿勢,也在看著外面的景色。
從青陽山出發,走官道,兩日馬車,便到了馬前鎮。
這個鎮是中等鎮子,也有十里八村的規模,平日裡黎家的人要採買油鹽醬醋都是到這個鎮子。
不過平時膳房都是一人趕車,走小路到這馬前鎮,一日便可來回。
黎家的芳會馬車是由四匹馬拉車的大馬車,車內可坐十人,擠一擠也能坐十二人。
黎家洛字輩這一代可謂人丁很旺,尤其女兒家,共有十五人之多。除了前四個在五年前的芳會都已出嫁以外,剩下的十個成年女兒家都參加了這次芳會。
每人皆帶一個丫鬟、嬤嬤、小廝,這就有了三十人。
加上族長黎壽珠一干人等,這次馬車隊伍足足有七輛之多。
嬤嬤們要安排眾人的衣、食、住,以防手忙腳亂,她們和兩輛裝著日用品的馬車先行去別苑安排,好讓小姐們一到別苑就能歇息。
小姐們帶著各自的丫鬟和族長一起坐前面三輛馬車,後面一輛馬車都是小姐們的衣物首飾。
所有小廝連同豹家的人都騎馬,遊走在馬車四周做護衛。
這次因為人數眾多,連虎家和猴家都來了人充當保鏢。孔平作為輕功最好之人也在其中,一同前往青陽縣。
所有黎家女兒都有丫鬟、嬤嬤、小廝,唯獨花黎孤身一人。
這還要從她孃親黎亭櫻說起,黎亭櫻出生便失去生母,由小姨黎壽珠一手帶大。
亭字輩那會子嗣也不少,僕人不多,黎亭櫻和表姐黎亭樺是共用的丫鬟。
因黎亭櫻好動,而黎亭樺好靜,丫鬟分身乏術,便是跟著黎亭樺的時間更多了。
加上黎亭櫻十四歲墜崖,直到她十二年後才回到青陽山,也只是在生下花黎坐月子的時候有過丫鬟、嬤嬤服侍。
此後都是她一人獨自帶著花黎。
黎亭櫻的七年照顧,並不是讓花黎變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多的是教會她以後如何一個人生活。
到黎亭櫻去世,花黎就跟著黎亭桓這個舅舅比較多。雖然黎壽珠也提議讓丫鬟陪伴服侍花黎,可是花黎沒答應,說自己能照顧好自己。此事也就作罷。
於是乎,至今花黎都是一個人,小小的人兒,真是懂事極了。
馬前鎮是個人口不多的鎮子,一條街市,一家客棧。因為離青陽山很近,黎家在此也沒設別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