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實在沒有時間去尋找模特了,要打破自己的習慣,放棄還原自然美,純粹空想創作麼?雖然《最後的晚餐》正是這樣的作品,但本人有極強的強迫症,必須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幾何構圖才能開始空想創作。
李燴這才意識到,自己這個門外漢,太過於強調繪畫工具了,忽略了繪畫中真正重要的模特,尤其對於達芬奇這種強迫症來說,一個極致的模特正是他落筆的基礎!
美的模特,在哪裡!
美的標尺,在哪裡!
美的主題,又在哪裡!
嗡……
等等……美?
李燴突然神色一震,緩緩抬起了自己的雙手,凝視著這無與倫比的肌膚與線條……
原來如此。
“鏡子……給我鏡子……”李燴迫不及待地衝白靜催促道。
“你到底在發什麼神經……”白靜有些驚恐,但還是送上了隨身攜帶的化妝鏡。
李燴拿起鏡子,再一次凝視鏡中的自己。
也再次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第一次看自己的時候,只是本能的感覺很帥罷了,現在透過強大的藝術理解,才探尋到到底帥在哪裡。
完美的膚色,完美的臉部輪廓與縱深,完美的悲傷,完美的笑容,完美的淚水,這是自然美與幾何美的高度結合,黃金比例存在於每個細節之中。
世間竟有如此的巧合,我自己,恰恰是堪比蒙娜麗莎,最美的男人吶!
這完全不是自戀,是不可撼動的普世價值,現在,就連幾何學都已經提供側證了!
明白了。
盡全力,將最美的男人,也就是本人,記錄下來。
至於主題,這實在太好表現了,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只是一個男性版的《蒙娜麗莎》罷了,但只要稍微改變一點點,就可以完成有主題的創作。
薊大校園,第一教學樓前的廣場上,“綠色永不褪落”露天畫展已經開始,這次畫展由校學生會主辦,特意聯絡了薊京美院學生會,請藝術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前來評審。
上百幅本校投稿作品經過篩選,最終有30幅在此展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繪作品屈指可數,大多是透過電腦繪製而成的,再列印出來送展,雖然薊大並非專業的藝術院校,但各方面能者皆有,多元化教育,開放的個性也是校方始終貫徹的理念。
這30幅作品將由美院的評審隊伍打分評獎,最出色的作品將會被推薦至全國大學生畫展組委會,不過這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希覦而已,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通常很難達到展覽水準。
全體同學自由參觀,展覽出人預料地吸引了數百名各級同學,其實大多數人對於畫作一掃而過,雖然其中不乏入眼的作品,但在這個時代大家隨便上網點一下就可以觀摩藝術感更為濃烈的名作,或者娛樂性更強的漫畫CG,眼前畫展的主題雖醒目,水平卻只是將將及格。
此外,確實有相當部分的人是受了李燴的鼓譟才來畫展的,他在自己的公眾號和大班會上兩次強調要參展,然而這地方卻壓根沒有李燴署名的作品,這難免令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