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走過,來去無蹤。
這天,玄源和青鸞正式結束了他們的旅程。
繞了一圈之後,來到了玄源的恆源山脈外圍。
到了這時,玄源和青鸞對洪荒世界的現狀已經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瞭解,就連洪荒世界之中的準聖大神通者,玄源都有了目前的概念。
當然了,這次的遊歷是玄源和青鸞在為未來的天地大劫做準備。
至於未來一段時間裡玄源和青鸞的主題,還是自己的修行。
因為只有自己的修為足夠、力量足夠的時候,才能夠去談所謂的未來。
當然了,在這段旅程之中,玄源的推演也不是沒有收穫。
五行推演之道一直都在不斷地執行著,甚至佔去了玄源的大半精力。
到了現在,玄源已經在各種不同屬性為核心的虛擬世界的推演之中走得極遠。
各種可能的排列方式也都已經一一嘗試過了。
所以接下來的時光裡,玄源需要的是一次整體的分析和定位,讓自己在這段路上的所有收穫,融入到自己的大道法則之中,變成自己的修為。
而到了玄源的道場之後,時間剛剛好。
和青鸞進入到恆源山脈福地小世界之後,玄源和青鸞在同一時間來到了主峰後山的湖邊。
這也而是玄源和青鸞習慣修行的地方。
多年的共同生活和修行已經讓兩人積累了足夠多的默契。
他們互不干擾的盤膝靜坐,很快就沉浸在自己的修行之中了。
實話說,有了五行推演之道後,玄源無論是在推演、參悟,還是在思考,效率上都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提升。
而對於歸納總結融入這方面的事情,就更是得心應手了。
因為所謂的歸納總結融入,大多都不算是有太大創造性的事務。
哪怕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可透過不斷的嘗試,總能夠得出結論。
所以,這一次的推演,玄源波瀾不驚的就完成了。
而這個效率,玄源早在這一路的旅程之中就已經體驗過無數次了,也就沒有什麼再值得驚訝的了。
說實話,在運用五行推演之道的這些年裡,玄源想過最多的,就是為什麼自己不早一點創造出這個工具呢?
那樣的話,自己在龍漢大劫之中,憑藉龍族氣運的加持,或許修為早就不是現在這樣了,甚至可能在當時就能夠和祖龍比肩。
只能說,這也是玄源思維的一種侷限性。
也是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