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著這句話,沙迦的身體在一直地微不可察地顫慄,那似乎並不是單純的震驚或者激動什麼的,更像是這句話和他的本身,產生了某種難以言說的共鳴。
沙迦想起了老師的回信中對《葫蘆娃》的推斷:“四系元素之中,土系主生。以土系元素與我纏摩,有生身之效。此效得之甚慢,惟其得時,其效也將不可思議。土系既得,其它三系,悉皆相從。”
老師是從自身走過的道路,來反向推斷葫蘆娃之中的奧秘。因為有著實實在在的道路作為指引,這種推斷當然是絕不會錯。
但是現在看來,老師的推斷雖然說錯是沒有錯,但仍然……
不夠徹底?
沙迦被自己的這個判斷弄得呆住了。
不過很快,沙迦就推翻了他的這個判斷。不是老師的推斷不夠徹底,而是以前的他,對老師的話並沒有做到徹底的理解。直到現在,聽了小友的話,再和老師的話相互對照起來,那隱藏在修煉道路中的奧秘,才從若隱或現,一下子明明白白。
“這大地,就是我們的身體,這水,就是我們的精神力。”
怪不得小友經常像武者一般地鍛鍊身體,怪不得小友讓小師妹晉升到三級的整個過程中,都沒怎麼讓小師妹怎麼怎麼去冥想,原來,冥想雖然是修煉的根本方法,卻不是關鍵所在,又或者說,只是兩個關鍵的其中之一!
修煉,修煉,冥想只是“煉”,而關於身體的鍛鍊,才是“修”!
沒有一個“適合的身體”,再怎麼煉,再怎麼冥想,也效果有限。這世間那麼多不乏傳承的魔法學徒,為什麼走著走著就無法晉升了?或者晉升的速度越來越慢?這其中甚至還包括很多很多所謂的天才。
原來,原來……
奧秘在此!
可笑,那麼多的人為了《西遊記》瘋狂,誰能知道,原來真正的驚天動地的奧秘,卻只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呢?
沙迦不由得又想起了老師的話:“……此故事,宜於凡人,不宜於修者。修者見之,千萬人中,一二人能得其利。其餘之眾,十之八九,當會走入歧途。譬如人駕舟行入茫然大海中,若不能遍視此大海,則駛入越遠,迷途越近也……”
對照小友今日所傳,沙迦一時間,大生顫慄。
只是,小友剛才傳承中所言,“這坑,就是我們的意識空間”,當為何解?
坑越大,所能容納的精神力自然就是越多。只是,人的腦袋又不是真的可以像這大地一樣,能隨便挖個坑的,而且想挖多大就是多大。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決定著意識空間的大小?
是“意識”本身嗎?
此念一生,沙迦的意識中如驚雷急電一般,倏地閃過了許多在小友這聽過的傳承和話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