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戒,二曰持,三曰恆,四曰漸。”
“戒則清靜,持則有立,恆則不廢,漸則見功。”
“戒如除田中草,草若不除,苗則難長。”
“持如種田中苗,苗若不種,則縱諸草除盡,田地亦一片荒蕪。”
……
流風帝國,一個尋常的小鎮,一個尋常的院落,一個大抵也很尋常的七八歲小童,一邊推著石滾,一邊揹著這些話,快要瘋了。
這是一個很早慧也很頑皮的小童,然後很幸運又或者很不幸的是他還擁有一點點的魔法天賦,而他的父親,也正是一位二級的魔法學徒。
當年得知自己兒子也擁有魔法天賦,這位父親差點是要樂瘋的。其後,這位年過四十方成親有子也認清了自己在魔法上不大可能再進一步的父親,把對於魔法的無限熱情,傾注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
於是,某孩童,從還不知事開始,便在父親熾熱的目光注視下一點點長大。
三歲、五歲、七歲……
魔法什麼時候學習才好呢?並不是一般人想象的越早越好,其實武技也是一樣,基本都是要等小孩長到七八歲之後,才開始。過早的,也有,但多半是適得其反。
幾年的時間裡,把畢生期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的某魔法學徒,在自身的魔法修煉上已經不大管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都傾注在了“怎麼教好一個魔法學徒”上面,而不久之前,當卡巴斯基的故事“從天而降”的時候,這位父親如獲至寶,如聆神音。
如果不是鎮上其他所有人都聽到了這個故事的話,這位父親甚至還以為是神明聽到了他的心聲,這故事是專為他而設的呢。
但縱然不是,這位父親也還是認為“時機已到”。
於是,仗著身強力壯一直在一群野小子中充當孩子王的某正七歲半的小孩,被天降正義了。
除了每天早晚都要推上一遍石滾不說,更要命的是,還要把那不知道什麼的煩人東西,早上背十遍,晚上背十遍!少一遍都不行,因為父親就在邊上親眼看著呢!
有一次小童趁父親有事出去了一下的機會,少背了兩遍。
當父親回來後,孩子王當慣了的某小童相當鎮定地如往常一般對著父親道:“阿父,推完了,也背完了。”
“十遍,沒少背?”父親問道。
“沒少,一遍沒少!”小童亮聲聲地回道。
父親臉上露出慈祥笑意,然後對小童道:“兒子,院子那邊,院牆最頭邊的底下有一棵小草,草底下有一窩小蟲子,你去數數看有幾隻?”
這個事小童喜歡!
又兼剛才矇混過關,所以樂沖沖地跑過去了,小童先找到了那棵草,沒發現什麼,然後把草一薅,果然發現草底下有幾隻小蟲,他數了數,嗯,會數數的,三歲時候就會了,數出的結果是六隻。
四處打量及反覆確認了之後,小童又樂沖沖地跑回來。
“兒子,你先不要說,讓我來猜猜。”小童就看到他父親神秘地笑著,然後先他一步道:“是六隻,對嗎?”
小童呆了呆,然後很快用蔥白的眼神看向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