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方天給沙迦講述的,是一個叫做蘇東坡的大魔法師的故事。
真實的華夏曆史上,蘇東坡的一生可以簡單劃分為幾個階段:
小時在家鄉苦修內功,以十年默默,築一世之基;
二十之齡,在父親的帶領下與弟弟一起出山,然後在一代宗師歐陽修的賞識與推薦下,名動京師,緊接著進入帝國體系,平步青雲;
然後因性格的關係,不認同王安石的改革,因不見容於當政,自請外調;
這一外調,就外調了很多年的時間,其中,因為名氣太大等種種原因,備受打壓,其間,尤其發生了性質相當嚴重的“烏臺詩案”,九死一生,得以逃脫性命後,以罪官的身份,被貶黃州。
在外界的遭遇上,這是蘇東坡人生中幾乎是山窮水盡的冰點,但在自身的完成上,其實,這是一個起點。在這裡,完成了一個叫做“蘇軾”向“蘇東坡”的轉變,或者說蛻變,也可以說,後世,人們記住的、欣賞的、傳誦的,其實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
如果沒有這一次遭遇,蘇軾,就僅僅只是蘇軾,一個有著非凡才華的然後在官場上不太順利計程車大夫。
如此而已。
在華夏曆史上,這樣的人,不說一千一萬個,至少一百個,是可以隨隨便便就能找出來的。
蛻變前,這充其量就是一個高階法師,甚至稱高階還有點勉強,說是中級更妥當一些,而蛻變後,一代大魔法師,就此誕生。其光芒不止輝映當世,更是照耀千古,成為一顆極為燦爛的星星,長掛於華夏曆史的天空。
方天只是稍作改易,略換了一下背景,於是,一個位於遙遠大陸的、很久很久以前的叫做蘇東坡的大魔法師的故事,便在其口中,緩緩道了出來。
背景的改易,並不影響人物形象的展示,更因為文化的燦爛結合了修者的那種超越了平凡身心的平臺,顯得似乎更有魅力一些。
或者換個說法,前世,真實的蘇東坡的故事沒有這麼光怪陸離,而此世,任何一個真實的大魔法師的故事,也沒有這麼富有熠熠生輝的文化展示力。
兩種真實,兩種超越,在此,被方天融為一爐,化為一體。
第一種真實,是一個修者,一個魔法學徒,從默默苦修起步,其間經歷各種輾轉,一步一步走向大魔法師的歷程。
以方天當下的修為層次與境界,哪怕是信手拈來,也足以保證,這個歷程,這個進階,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甚至是,凌駕於真實,而化為一種經典,對任何修者來說,都具有足夠的震撼與啟示力,當然,沙迦也不例外。
第二種真實,就是華夏曆史上的,屬於蘇東坡的人生輾轉與超越的真實了。
於是,許多經典的詩句,就或為原版,或略有改易地登上了這個世界的舞臺,比如說,“人生本無事,苦為世味誘。富貴耀吾前,貧賤獨難守。”比如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比如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每一個詩句,都是一種人生的感受與洞察。其中,有豁達的,有痛苦的,有迷惘的,有智慧的,而平和淡然的,亦有如明珠一般璀璨光華的,遍歷塵寰,俯仰天地,非凡的凝就,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