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說一點,那就是小琪琪童鞋,曾經萌得一塌糊塗地給她的哥哥,對,就是某位閣下,講述關於神之子的故事,笑嘻嘻地說得,而且說得相當之詳細,其中不少細節,甚至是讓方天本人都大為驚詫。
而小琪琪是怎麼知道的呢?
從吟遊詩人那裡聽說的,不止是她一個,大院裡的所有小傢伙,都聽過,聽過遠不止一遍,簡直是爛熟於心,而且他們也非常喜歡聽這個故事,有一種“重新認識方天大哥”的感覺,聽完之後更是不明覺厲,“臥槽,方天大哥原來這麼牛B!”
講完這個故事後,小琪琪摟著方天的脖子,星星眼道:“哥哥,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
方天真真是哭笑不得,只能摸鼻子。
而吟遊詩人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瞎編的?
不是。
再怎麼厲害的瞎編,也不可能厲害到讓當事人都無語以對,難以認同,卻同樣也難以反對。“雖不中,亦不遠矣。”這就是方天對關於他的那份檔案的評價。
人肉搜尋,敢情真心是不可小視啊。
在這個沒有度娘狗狗的時代,結果就是人肉搜尋比前世的那個時代更加的厲害。
是,許多東西,外界都不可能知道細節,但他做過什麼,那些大體的脈絡,卻是清清楚楚地呈現於外界眾人眼中的,然後“分析家”們便上場了,從種種合理非合理的角度,填補細節。
而這些分析家三教九流都有,其中不排除有一些很重量級的人物,可能還不少!
然後結果就是那樣。——當事人沒有表示反對。
而在這份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檔案中,眾人最為關心的是什麼呢?
神之子的奇遇以及神通廣大什麼的是吟遊詩人及那些不入流的低階、底層修者們津津樂道的,而更多的,也是佔炎黃城絕大多數的修者,最為關心的,還是《西遊記》及《卡巴斯基》的故事。
而在這兩者之中,又以《卡巴斯基》為最。
一者,西遊記對於修者來說,確實是如同雲裡霧裡,看著高深,看著似乎對修行有所啟迪,而且許多地方很讓人不明覺厲,但時間一長許多修者也都發現,這東西太坑人了,好看,誘人,但夠不著,踮起腳尖也夠不著。
二者,神之子講述西遊記之時,動靜真的不大,至少比起後來開講卡巴斯基之時引起的動靜,差得真是太遠太遠了,因此在諸多從上到下的修者心中,卡巴斯基的份量確實是遠較西遊記為重。
也因此,時至今日,卡巴斯基的故事,仍然在炎黃城大街小巷的各大小酒樓客棧以至露天地等迴圈開講著。
而對於諸多修者來說,故事中的每一字每一句,可能都是爛熟於心。
有一點很確定,那就是他們肯定比講述者自己更爛熟。
這是沒有疑問的。
而且爛熟只是最起碼的,進一步,就是思索、分析以至於探討了。——在炎黃城的眾多修者中,有沒有人沒有傾聽或者和其他人探討過關於卡巴斯基故事中的種種?
答案是,沒有。
一個都沒有!
除非他不是修者。
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神之子宣佈卡巴斯基故事再次開講,其引起的波瀾及轟動,那是可想而知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