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此念,方天再次地感受了一下握有力量,所以海闊天空的曠達,便繼續向著下方而去。
瀰漫著整個地下的那種氣息,似近實遠,似斷還連,就如山野上的一抹花香,若不經意的話,好像一直繚繞在你身邊,但你若刻意地去聞去尋找的話,卻往往又無所發現。
方天現在就是這樣。
下行復下行,那氣息卻一直繚繞身邊。
正如前世的那首詩所說:
你找,或者不找,那氣息一直就在這裡,不來不去。
你動,或者不動,那氣息一直就是這般,不增不減。
以至於找著找著,方天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這個星球的整個地下都是這般了,要真是這樣的話,那他還註定要無功而返了。不過動著這念,方天仍是繼續向下。
漸漸地,地下的壓力傳來。
和上次一般,方天的領域火力漸開,直至開到最大,然後又被外界的壓力壓縮著,不斷回縮。
這實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鍛鍊。外界若有壓力,內部的資源力量什麼的實是容易被統合起來而形成團結之勢,從而整體上構成“一致對外”的局面。
這個現象,在前世的某民族及一些小國家身上表現得相當明顯,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是弱小勢力在弱中生存以及由弱轉強的關鍵。弱故團結,不可輕辱,然後若機緣巧合,團結的弱小戰勝不團結的強大。
前世古人所謂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實就是傳達著這個道理。
就以前世的華夏來說,以泱泱大國之身,為何屢被逆襲,就是因為它強大到沒朋友,當然,更沒對手,也因此,大部分時間,在安樂中分崩離析,結果辱於人手。
不過真若危急,在危急時它會如何,這,歷史其實早已有所展示。
勢易時移,最團結的,會變得最離散,最內鬥的,有朝一日也會變成最團結,這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不惟華夏,整個人類皆然,甚至不獨人類,擴及到整個有識的生物界差不多可能都是這樣。
若不明白這個道理,談什麼“民族劣根性”之類的,不說鼠目寸光,至少也是不知“風物長宜放眼量”。
當然,這就扯遠了。
若是不扯,放到修行方面來說,就以現在的這般讓地下的無形壓力不斷逼迫壓縮著領域,實是對整個身體的身心意識進行一次統合和凝鍊,長久下來,大概就會造成前世《黃帝內經》中所言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這般的效果。
話說。作為醫道傳家,《黃帝內經》差不多是方天唯一讀過的經典,說起來,真是慚愧。
若想內部“若一”。必得外部有所壓迫。
多少夫妻檔、好友檔創業時琴瑟和諧,相敬如賓,相互為援,相互鼓勵,結果創業有成後相互離心。彼此反目;多少矮窮矬成功逆襲,邁向人生輝煌,多少高富帥一直陽光燦爛著,卻終泯於眾人。
方天想及來到此世後這一年多時間走過的歷程,心中也是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