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中的每一次晉升,差不多也就是天降大雨。
而大雨降落之後,身體能留住多少,就要看每個人的情況了,或者換個說法,“視其造化”。
若是沙漠,一場雨過,哪怕是再大的雨,兩三個時辰後,便又是滴水不剩,若是山林……卡拉多山脈就是最好的榜樣。說來說去,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涵養”。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麼做固然爽,但爽過之後,免不了也就是個沙漠的下場。
縱橫捭闔同樣爽,但最多也就是造就個卡拉多河,讓人看個讚歎感嘆而已。
相比而言,方天還是更衷情於把這些“水”完全或至少大部分地留住,這就是總體的策略或者說道路界定了,而在此之後,就是具體的方法了。
修行,只要是修行之事,就脫不了十字修行體系,也就是身、心、意識、精神力。
身,已經小成這樣,而且內裡所有的脈絡皆是四通八達,方天實在是不知該如何鍛鍊了。
心,從生命總體來說,“心之七島”早已確立,從方天自己的生命個體而言,人生道路也基本確立,在這一項上,只要照著既定的方針路線走下去就是了,無須作太多考量。
精神力,每一次和那些億萬植物作連線,哪怕是酣眠,都會造成精神力的茁壯成長,而且是以最自然或者說最完美的方式成長,方天只擔心它成長得太快了,而絕不擔心它慢。所以這一項,也不需考慮。
那麼,剩下的,也就是“意識”這一項了。
這是最複雜的一項,不說對於修者,哪怕是對於普通人也一樣。任何一個人,從生命剛開始誕生,意識便隨之而行,直到生命終結。如果什麼時候生命沒有終結而意識不見了,那大抵就是植物人了。
其實哪怕是植物人,“意識”這種東西也未必就是不見了,更多的可能還只是出現了某些障礙而已。
意識是什麼?
不說那些複雜的本質的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方天現在的答案,意識,是生命的出路。
一個人,意識越廣博,可以選擇的人生道路便越多,而哪怕是人生道路確定了,意識越廣博,在這道路上行走之時,可供選擇的手段也便越多。
前世,有一種幻想類,主角穿越到古代,然後如魚得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左擁右抱,大殺四方。
其實認真說起來,其人並沒有帶什麼現代的東西到古代,帶去的,也不過就是“意識”而已。
而就這個東西,就決定了其人與古人相當大的不同。
有著超越的意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超越現實,讓那個人實現超越的、非同於一般的成就。不說中了,現實中,不論前世還是今世,這樣的例子比比都是,不勝列舉。
不一定非要穿越,才有意識的不同。事實上,哪怕是同時代、同地域、同一小區,甚至是同一個家中,再甚至於哪怕是雙胞胎,同吃同住同行,接觸的東西也都一樣,其意識麼,也很可能千差萬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這句話用來形容意識再恰當不過。
每個人的意識之初,都是一眼清清涓涓的泉水,這泉水跟隨著生命一起,一路蜿蜒,有的走向混濁,有的偏處一隅,有的慢慢枯萎,有的左右逢源,更有的吸納千流歷經千迴百轉而終成浩瀚。
方天的意識,經前世,經今生,經修行,幾番周折,多番變化,現在,成為識海中的那幾十顆“太陽”,具體地說,九十七顆。
而下一步,方天的行止,就著落在這九十七顆“太陽”之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