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點,方天並無半點奇怪。
不是這些法師除了老師之外就沒有別的人事物可寫,而是在這個幾乎完全依靠師徒相授的年代,一個修者,最應該感謝的,也最可能追憶和懷念的,排位第一的,必然是其老師。
沒有老師的引入門下,就不會有後來走入修行的道路。
沒有老師的諄諄教導,縱然跨入修行,也實難以走出多遠。——方天自忖自己的修行速度算是快的,但回過頭來,一路之上,他是不知經過了多少輾轉,走過了多少彎路。
所謂“技巧不夠純靠湊”,哪怕是有著完整的魔法學徒階段修煉傳承,實際上,他也是靠著前世積累的諸多閱歷,硬生生地走出一條道來。
若是一個真正的十幾歲的少年,縱然再天才,方天也只有一個字,“撲街”!
哦,這是兩個字。
沒有老師的教導,才最知其中的艱難。
每一點,每一步,每一個轉向,都需要思量再思量,斟酌再斟酌,其中滋味,正是應了華夏的那句古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而哪怕是有著前世的閱歷,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他的這一年半的前進歷程中,也充滿了太多的幸運和巧合。
而不管是幸運也罷,是巧合也罷,又或是其它的什麼原因也罷,這些,終究是太過縹緲,太過不可靠,真正實在和可靠的,還是老師,還是教導。
和埃裡克充滿溫暖的敘述不同,希巖幾乎是帶著一種沉痛的心情,來追憶自己老師的。
而其中最讓方天感慨的,是希巖敘述到其老師的逝去。
那是希巖一生中最絕望的日子,也是其感到“天塌了”的日子,在老師離去後,希巖自言其雖生若死,心神一片恍惚迷茫,在長達數個月的時間中,再沒有心思,進行什麼魔法修煉。
幾個月後,漸漸從恍惚與絕望中回覆過來,希巖試圖進入修煉,卻始終心神抑鬱,整個身心都充滿著一種難以形容卻能切切實實感覺得到的狂躁。
希巖發現自己,無法從這種狂躁中解脫。
越是努力想修煉,越是狂躁,而越是狂躁,便越是心生不安,想盡快地進入修煉,回到往日的自已。
那真是一段很危險的日子,對他自己來說危險,對別人來說,更是。——這是一個修者,這是一個已有一定層次的魔法師。而現在,這個魔法師心中積聚著狂躁,卻無法舒解。
這種狂躁什麼時候會爆發,沒有人知道。
但如果情況持續下去。一定會!
最終的結果,不用多說。
察覺到這個情況,希巖毅然地走進大山中,就是那個最有名的,橫貫了帝國整個東部的卡拉多山脈。
山深林密處。各種猛獸以至兇獸不知幾許。
對於魔法師來說,這裡,是禁地。禁地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猛獸和兇獸,而是越朝深裡去,元素便越是稀薄。
法術效果衰減得厲害不說,更可怕的是,法術在這裡根本派不上什麼用場,只能近距離施展是其一,隨時都會被樹木“吞噬”掉是其二。
希巖就踏入了這樣的一處所在。
而且他不是僅流連在外圍,而是幾乎以最直線的方式。徑直向著卡拉多山脈的幽深處而去。
這簡直是找死。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