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子不是用來單獨吃的,而是為了弄成“羊肉泡饃”。
這三樣,算是主食吧,然後配菜,就兩個了,一是涮羊肉,一是涮魚片菌子蘑菇。
此季,正是大量花椒成熟的時節,花椒配上辣椒,麻辣湯鍋,配上熱油,被熱火燒得滾旺,翻翻騰騰的,什麼東西都還沒涮,就讓在場中人,直抽鼻子了。
相比以往,經常一整就是幾十道菜的那種,今晚的飯菜式樣其實很簡單。
不是方天偷懶,而是這些,已經足夠他們享受的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當饅頭做好的時候,不,還沒好的時候,從大到小,就個個踮腳而待了,因為那香味真的很勾人。
酒的香,肉的香,以至蘑菇的香等等,這些或濃或淡的香,有人喜歡,有人無所謂,甚至有人討厭,但純正的小麥做成的饅頭的香……
那種香味,能讓人感到本能地滿足與喜歡。
就連方天,都狠嗅了幾口,因為這麼純正的麥香味,是在前世,他也沒聞過的。
不過這種東西也就是趁熱吃最好,等涼了,其魅力估計也就消散個差不多了。
歐文等人就是這麼做的,饅頭做好,才一揭下,還閃著熱氣呢,就有好幾雙大手伸過去了,拿起來就往嘴裡送……
也不怕燙著。
怕燙的小傢伙們,就只能急得跳腳了,圍成圈站在揭放在桌上的蒸籠前,一個個伸手又縮手的,那表情神態煞是生動。
餓死鬼投胎不足以形容歐文等人接下來的窮形惡狀,或許,和板磚牌黑麵包比起來,這個確實能甩其十八條街吧,方天放任他們放開量吃,卻只讓小傢伙們每人吃半個。
還有湯包呢!
湯包的特點是什麼?皮薄,近乎於透明,餡多,佔據了湯包的主體,汁鮮,至於鮮到什麼程度,就要看各家功夫了,既名為湯包,其實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一個湯汁上。
但對於在場這些人來說,整個湯包,不論是皮,還是餡,還是湯汁,都是一種無法抵擋的存在。
當湯包出籠,然後在方天的示範下,挑開一個湯包,蟹肉晶瑩,蟹黃燦爛,而香味濃郁的汁油從攤開的湯包中間,緩緩向著四邊而溢的時候,別說一群小傢伙了,就連好多大傢伙,都在忍不住地吞著口水。
可是方天只給在場的每個大人準備了一個湯包,然後每個小傢伙兩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