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從前到後,一共四步:
第一步,取材。
也就是伐山砍樹,以及挖掘一些花花草草什麼的。
第二步,分解材料。
將材料中的纖維質分解開來,原料在這一過程中,由花草樹木變成水漿。
第三步,處理水漿。
對分解得來的原材料漿液進行一些必要處理,使其成為合格的“液態的紙”。
第四步,成紙。
把“液態的紙”分開來,攤平,滲水,擠壓,然後再烘乾,就大功告成了。
就這麼四步。可以說,哪怕是幼稚園的小盆友,看過這個四步畫冊,也能對造紙這項工程清清楚楚。——
知者不難,難者不知,站在一個後來者的高度,看前人的某些發明創造,真心是簡單得令人髮指。
這也就是後人優越於前人的地方。
在後人看來,這麼簡單的東西,要知道,在當初相當相當漫長的時間裡,卻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造紙四步,其中的任何一步,任何一步中的任何一個小關節,都是無上秘藏。
其實不說後面的,就是第一步,取材,就是一個極大的關卡。
對懂得這一行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遍地都是造紙材料。但對於不懂的人來說……
這是絕對的秘密。
你可能猜一輩子,都猜不到。
更直接點說吧,就比如現在,方天問紅石鎮中人,問“炎黃新城”中人,紙是什麼造的?
在這數以萬計十萬計的人中,方天相信,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就算超額,那兩個巴掌也頂天了。再多……
那沒道理!
不然無法解釋。為何這個世界書寫用紙那麼稀少,基本上,紅石鎮上應該是沒有賣的。
甚至連城池如巨巖城中有沒有賣的都不好說,更弄不好。這玩意兒,一直到現在,可能都只是在魔法師的世界中流轉,或者後退一步,在力量者的世界中流轉。
不然。怎麼直到現在,方天都沒見過一本書?
如果紙真的在廣大民眾中流轉,那麼,哪怕是口口相傳的吟遊詩人的故事什麼的,都會有人編輯成書,然後在大城小鎮的大街小巷中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