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題。
法師競技臺上,比試的雙方。在嘴鬥、冥想、法術比拼都無法決出結果後,就會進入另一個程式——拋金幣。
這個時候,賽臺的主持者會出場,與比試雙方,每人拋一次金幣,然後以金幣的正反,定最終的勝負。
很多人,就這樣,“敗”在了拋金幣下。
這似乎很“兒戲”。
但當老者從方天這裡確定了這個答案之後,卻是讚不絕口,道:“小友此法,確是高明!”
高明麼,倒也不見得,但採用此法,有兩個理由:
一、敗者以這樣的一種方式敗了,就算不服氣,也不會有損心志,可以自我安慰,“老子只是一時手不順,下回再來過,到時準贏!”
二、服氣的那些會深切感受到,實力或者說能力並不是一切。在此之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東西,深刻地發揮著影響,比如說機遇,又或者說運氣。
這樣一來,不管服氣不服氣,都有所交待了。
因此,這個看起來似乎很荒誕的辦法,雖然實施時間不長,但已經相當地得人心了,只要是走過拋金幣程式的魔法師,不管勝了負了,說起這事來,都是津津樂道,絕對沒有什麼前世的那種“不公啊”、“黑幕啊”之類的說辭。
據埃裡克言道,很多參加比試的魔法師,都以能一拋金幣為榮。那些能挺過三關進入第四關的比試雙方,每當進入拋金幣這一程式時,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相當激動。
甚至很多比試者,就為了能進入這一關,第一關不認輸;第二關死扛,扛到雙方都撐不住;第三關再百般斡旋,保持個不勝不負。
然後彼此對視著,雄赳赳氣昂昂地步入第四關。
每當這個時候,也是看臺上各個觀者最為興奮的時候,等結果出來後,往往群情激昂。
當然,魔法師們普遍來說還是比較矜持的,他們一般不會像武者競技臺那邊,圍觀的武者群情激昂時個個都像是大猩猩一般,張牙舞爪,捶胸頓足,同時瘋了一樣地大聲嘶吼。
他們只會朝看臺上扔一個個大水球小水球,把贏了的人,給噴灑個一塌糊塗,亂七八糟。
為了給這一關再增加點色彩,比試者們拋的金幣也不是尋常的金幣,而是特製的大號金幣,那大金幣拋上天空時,真是亮閃閃,明晃晃,分外眩人。
然後,在這一關贏了的人,還有個小號金幣的獎勵。
金幣的樣式與那大號金幣如出一轍,正面是一團燃燒的火焰,反面就是法師競技臺的縮微影象,只是個頭小了很多。
而這種金幣,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響亮的名稱,“幸運女神金”,由那些魔法師們叫起來的,並逐漸得到公認。
在比試中獲得這樣的一枚金幣,對參加比試的人來說,比贏了比試本身還要興奮。——也因此,前三關的比試,通常來說,雙方都很頑強。
而讓他們頑強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進入第四關,然後,獲得一枚“幸運女神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