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責果然來了。
事實只有一個,人心的善惡卻是各不相同。既然你可以以善扭曲事實,那我憑什麼就不可以以惡扭曲事實?本質上,大家都是乾的一樣的事嘛!
誰也別說誰高尚,當然,誰也別說誰卑鄙。
就以那個倒黴鬼楊二來說,在隋朝滅亡了很多很多年之後。有人站出來說,大隋名士薛道衡的死是因為詩寫得很好,讓楊二嫉妒了,所以就把他給掛了。並且在把他給掛了的時候,還親自上場,說道:“你還能再寫‘暗牖懸蛛網,梁空落燕泥’的詩句嗎?”
“暗牖懸蛛網,梁空落燕泥”是薛道衡的一首當時很被士林稱誦的詩句。
這樣的一則軼事,只要一看編纂者的年代。就知道,純是胡編亂造,一塌糊塗,只有腦子殘掉的人才會相信。
但是很遺憾,就是這樣的一個軼事,居然就越傳越廣了,最終成為許許多多人知道的“事實”。一說起楊二的種種荒淫無道、心性刻薄陰狠、無半點容人之量,這件事往往就作為證據,被列入其中。
不知其中究竟的人津津樂道。
而知道其中究竟的,又有點講究的,則一律緘口結舌,不傳播,也不闢謠。——那廝已經永世翻不了身了,給他說話有什麼好處?
真正的事實不重要。
人們願意相信的“事實”,才重要。
蘇東坡的詩文很好,但是人們更願意談論“東坡肉”、“東坡肘子”;蘇東坡的品格很不錯,但是人們更願意相信他曾經把一名小妾換了一匹馬。明朝有良心的歷史發現家馮夢龍先生在中披露了這個“事實”。
所以謠言永遠都有市場,也永遠都不會絕止。——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製造。
這只是千古文史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二例。
也不止是文史事,更不止於古代。——
我是老大,以前的那個老大被我幹掉了,現在,作為小弟,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小弟心神領會地點頭。
不久後,前老大小時候推鄰居家小孩下水,長大後霸佔了四五十個美女做老婆的事就被“有良心的知情人”透露出去了。
至於前老大十六歲時就在一次械鬥中受傷以致不能人道的事,現任老大絕對會很厚道地保持緘默的,並且嚴令所有小弟,這件事絕對不能透露出去,以前的老大也是老大嘛,要給他留點面子,你們說是不?
小弟們當然要說是。
於是,前老大的形象就此定格為“荒淫無道”。
世間之事,大都如此。
沒有事實。
只有能夠說話、有權利說話的人,告訴你的那些“事實”。
而對已經不能夠說話、已經沒有權利說話的人來說,“事實”是什麼,又有什麼關係呢?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議論他人,一種被他人議論。
口舌之爭,從來只有議論他人的人才會在乎。
被人議論者,成功也罷,失敗也罷,對那種種議論,不過是一笑置之,或一口唾沫。——他們的人生,本就不建立在口舌之上。
想前生今世,想世事紛紜,自始最終,方天的落足點只有一個——
他之於世界,又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