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養身者,必先求食之豐,然後求體之暢。務累務積,務使體之沸盈。然後隨坐隨臥,則身自為調。體自為養。是者,十日二十日,一月兩月,殆及一年兩年,則身為養矣,可以聚神。”
那個《黃帝說養身聚神攢簇七寶飛昇經》中的這段話,前前後後,方天早已經不知道分析研究過多少遍了,從各個方面分析,從各個方面研究,但是這時,再次看來,感受又是不同。
“先求食之豐”,這其實就是“盈”。
“後求體之暢”,這其實就是“沸”。
如果沒有體之暢,則只能把自己吃成個大胖子,高血壓高血脂什麼的統統到來,喜迎三高。不但達不到本來應該有的“盈”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身體的負擔,讓身體進一步地虛損。若是女生,還可以說自己是“任盈盈”,若是男生,則只能自命“陳三高”了。
反之,如果只有體之暢而沒有食之豐,一樣地杯具,一樣地虛損。
“盈”與“沸”之間,相反相成,相生相長,共同構建起身體的運轉,讓身體在這種運轉中,徹底地“流通”,然後激濁揚清,一步一步,把身體由蒙塵的石頭,再次返回“寶玉”的狀態!
想到這裡,既是突如其來,又是水到渠成地,如同撥雲見日般,方天忽地明白,原來,這也是陰陽!
“沸”與“盈”,就是一對相反相成的陰陽。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和合,相生相長,然後化生萬物。
“務累務積,務使體之沸盈。然後隨坐隨臥,則身自為調,體自為養。是者,十日二十日,一月兩月,殆及一年兩年,則身為養矣,可以聚神。”
果然不愧是養身聚神!
聚神的層次離方天目前還很遙遠,但只從這養身的部分來看,就憑“沸盈”這兩個字,這篇經文,就是一篇無上正法。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方天此一刻深切體會。
但這篇經文卻也只是正法,而不是妙法。
因為只有道路,而沒有具體操作。或許,這篇經文,原本還有一個必要的“輔篇”?
然究竟如何,已非方天所能知的了。
此一番領悟之下,回首過往,方天心中感慨萬分。
以前,又是竹林狂奔,又是河流游泳什麼的,原來只是觸及了“沸”的表面,遠遠沒有理解其實質,因此也就談不上進入其核心。
深刻了解,從而可以慢慢把握,卻是在進入了“空寂離塵境”的狀態之後。
在有了一番相當的積累和體驗之後,才在今日的這一刻,忽然觸發,於是一下子,貫通了其中所有。
自此,“養身”方面,再無疑慮。
就算和以前做著同樣的身體鍛鍊,但在有了這一番透徹的理論貫通之後,那效果,也將是截然不同了。——“以心轉身”,同樣的身體鍛鍊,在同等層次的“心”的配合下,其效果自當與以前,有云泥之別。
昨天,在寫給沙迦的信中,說“修行已如箭離弦”,是難掩開闢“十”字型系後的喜悅,在用語上,其實未免有點誇張。但從今天以後,不,是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十”字型系的其它三者還不好說,只從“身體”這一方面來說的話,是真的修行已如箭離弦了。
其實,僅僅從理論領會而言,方天知道,他已經越過了“空寂離塵境”,邁入了“初陽雪消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