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經歷構成意識,然後意識決定元素。
但是同樣是這個經歷。同樣是這個意識,“心”卻可能截然不同。
這個魔法師小時被暴打,那他將來的“心”會是什麼樣子呢?
一是懦弱。這很容易理解,長久被欺壓,又反抗不得,久而久之。就養成逆來順受的心性了。
二是堅強,這同樣很容易理解,既然家長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三是逢迎,父親靠不住,就想方設法從其他人那裡獲取支援,比如母舅,比如祖輩外祖輩等……
同樣的遭遇,不同的選擇,也就是同樣的意識,然後不同的“心”。
到了這裡,輪廓就清楚了——
你無法決定元素,因為它們就是那個樣子,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意識,然後透過意識來影響它們。
你無法決定意識,比如說有那樣一個父親,又比如說經歷淺薄,識見不多,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心”,是在堅強中一路向上,還是在懦弱中一路下滑。
然後就這般連環著,元素被意識影響,意識被“心”影響,“心”被精神力影響,精神力被身體影響。
也就是說,你想達到更好地修煉,那麼完全可以在意識、“心”、精神力、身體,這四者之中,隨便找出一個你較為擅長的來發力。
經歷較少,意識結構單薄,那你就遊山玩水,那你就交朋結友,那你就培養各種愛好,種種人、事、物接觸的多了,意識結構的單薄自然得到彌補。
“心”不是怎麼好,充滿陰鬱、浮躁、狂暴等負面的東西,那就想方設法,來作調適。
精神力不足,那就死命地冥想。長的冥想,短的冥想,各種形式的冥想,相互交錯著來,就像同是雞蛋,可以煮著吃、煎著吃、炒著吃、打成湯吃等各種吃法一樣。
身體不好,那就天天散步,跑步,青蛙跳。
然後,就這麼,在這環環相扣的幾環中,彌補自己薄弱的環,加強自己擅長的環,然後,環環相互影響,最終整體提升,在修煉一事上,有可能不提升起來?
那才見鬼了呢。
所以也說,擁有了這樣的見識,目前的方天對於所有法師以下的魔法學徒的修煉,可以做到一言而決。
不管是什麼樣的魔法學徒,只要站到他面前,讓他看上一眼。
然後就知道,這個魔法學徒哪裡存在薄弱,哪裡可以加強,然後再量體裁衣地為其指導一下,那麼,這個魔法學徒的晉級就指日可待了。
甚至是在指點之下,立即晉升。
是“奇蹟”麼?
不是。
是“神蹟”麼?
更不是。
將一切掰開來,揉碎了,再來看,其實,就那麼簡單。(未完待續。